第二部分許安安 24.OK,我們去旅行吧
花了一周時間,每天放學抽出半小時,我和沈小威都伏在課桌上給讀者回信。
還是去的學校附近那個郵局,賣信封的阿姨都認識我們了。
看到我們來,就笑著問:“又來投稿?”
我們端出一個紙盒,順著她的話笑著調侃:“三十三封投稿,標準信封!”
阿姨看了,瞠目結舌。
那是一段安靜而美好的記憶。
並排坐在一張課桌上,肩並肩,手肘會偶爾碰到對方,伏在桌上認真地寫著字。
看著他一筆一畫寫在信紙上的字分外漂亮,每寫完一封我都細細閱讀,雖然大致都是差不多的話,但我卻看得很感動。
沈小威說,這些讀者都是我夢想之路上最重要的支持者,所以給他們的回信分外重要。
我笑,這些又不是你的讀者,你為何這麼認真?
他想了想,皺眉說:“他們比我的讀者更重要。以後若我當了你的編輯,他們就是銷量的保證。”他笑著看向我,我也跟著笑起來。
有許多許多感激的話想對沈小威說,話到嘴邊卻不好意思說出口。
在心裏默默地發誓:我一定會加油,為了沈小威也要加油。
之後,我們都越發忙碌起來。
忙碌著學習,學習,學習……人生中除了學習,仿佛其他都不再重要。
冀編輯為了不給我的學業增加負擔,隻向我約了每月八頁的連載。
當媽媽點頭同意我在雜誌連載的那刻,我將她抱緊,大聲說:“我愛你,媽媽!”
而我也很自覺地遵守和媽媽的約定,每天準時放學回家,隻用一小時花在漫畫上。
所以我和沈小威雖然看似在一個班了,但相聚的時間卻變得非常少了。
連課間都變得非常寶貴,大家都捧著本複習材料努力學啊學啊。
一刻不停地學習,隻為了明年能考上好大學。
所有人都抱著拚了的覺悟,大有不成功便成仁之勢。
有的時候實在太累了,也會負氣地想:真不知道在考上大學後,我們會不會變成學習的瘋子,會不會得了精神病。
更不知道若是沒有考上大學,會有怎樣嚴重的後果。
沈小威在沒有上補習班的時候,依然會騎單車送我回家。我對他說,時間寶貴,要他不要再送,他就會笑,說“沒錯,所以要用來多陪你”。
我們倆形成了兩個人的小圈子,無暇再與其他朋友相聚。
連羅嘉晨也都被我們漸漸劃在了小圈子之外。
那是一天中最甜蜜的時間,雖然我們隻是安靜地騎車、隨意地天南海北地說說話,但這似乎已經是我整個學習生活中唯一的放鬆,唯有在這一刻,我能夠把緊張和焦慮的心情拋在腦後。
高二的暑假,比哪一年的夏天都炎熱,我答應媽媽在家好好學習,所以將自己關在臥室,起早貪黑地背誦課文、做練習題。
有時候甚至會突如其來地對人生充滿懷疑,但也隻是轉瞬即逝的念頭,太多的作業已壓得我喘不過氣,哪有心思去辯論哲學。
沈小威打電話給我,說他的電腦現在基本都給他爸爸用,平時上網主要就是開郵箱看看報刊的約稿信息。
如果有約稿,他又有靈感,就會立刻用電腦寫一篇小文發送給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