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係》(26)(1 / 1)

教我們當代文學的李向陽博士,很有激情,年輕有為,比我們大十來歲,貌似個大學生,跟我們頗有共同語言。但是在評職稱的問題上,他很失敗,一是資格比他老但沒評上副教授的老師還有一撥,總攔在他前麵,二呢,大概是學術專著沒有別人的厚。但他自認為才氣逼人,所以總是懷才不遇的樣子。後來他靈機一動,不準備在學術專著的厚度上跟人比拚了,來一招新的,他搞了個當代文學大師的排行榜,把魯迅、沈從文、金庸放在前三位。這個排行榜在報紙上發出來後,炸了鍋了,李向陽博士跟著排行榜出了名。他原來以為出名以後會在評職稱上有好處,但這種暴得的名氣對職稱體製毫無衝擊力,反而得了嘩眾取寵的浮躁的印象。李向陽雖然沒能靠金庸在職稱上撈到一點好處,但塞翁失馬焉知禍福,他索性破罐子破摔,繼續搞不務正業的學術,抱住金庸這棵大樹,成為所謂的金學專家,吃金庸,喝金庸,把金庸存進銀行吃利息,這是後話。

大便對李向陽博士非常推崇,認為他對當代的文學秩序做了顛覆性的探索,愛屋及烏,於是李向陽也成為他的偶像。

凱子對大便的理論卻不屑一顧,反駁道:“金庸怎麼著也不能算文學大師,武俠小說是不入流的東西。”

大便對所有金庸的反對者采用的態度,都是一個字:滅。大便道:“武俠小說不入流,這是腐朽的看法。不入流的東西為什麼這麼多人看,為什麼這麼多人如癡如醉,中國當代文學作家裏塑造的鮮明人物,加起來也不如金庸的小說裏多。”

這個問題,在中文係中曾經有過熱烈的討論,褒貶參半,大便是褒派的領袖。

凱子道:“說那麼多沒用,我就說一點,為什麼武俠小說是低等藝術。因為它的邏輯是沒有邏輯,一個人要死要活,武功誰強誰弱,全都作者說了算。比如說一個人掉下懸崖以後,如果以後情節中還有用,就讓這個人複活,沒用,他就死了,所以說他沒有現實邏輯,沒有現實邏輯撐著,那就肯定不是東西。現實主義的小說,都是硬碰硬的邏輯,沒搞清楚就是硬傷,這個玩得好,才是真正的文學,真正的文學大師怎麼可能向金庸一樣多產呢!你要把金庸抬得太高,以後他會摔得很慘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