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彩蝶飛舞(一)(2 / 2)

老劉說,那是1953年……

其實,故事是從1952年開始的。1952年秋天,已入朝一年多的老劉受組織委托,回國處理一點事情,順便再招幾個文工團員帶到前線來。誌願軍裏有的首長起初覺得,這些唱歌的演戲的跳舞的呆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礙事,後來發現這些人挺能鼓舞士氣,不但改變了看法,而且愈發對文工團的人厚愛有加。老劉回國後,先到北京處理完公事,又到以前聯係過的幾個單位考察了一下,看是否有合適的團員人選。他看了幾個,有的不夠條件,有的條件不錯但人家又不願入朝,隻得作罷。老劉想,寧缺勿濫呀,誌願軍文工團員並不是誰想當就當的。

老劉這一年24歲多一點,卻已經結婚四年多了,他妻子在山東濟南的一所中學教書,是一個刻板的國文教員。老劉打算返朝之前回家看看,但是火車快到天津時,他突然改變了主意。參軍之前,老劉是南開大學二年級的學生,他熱衷於學校劇社的活動,逐漸展露出文藝方麵的天賦,各科的學習成績自然就受到了影響。1949年初天津剛解放,老劉丟下書本就報名參了軍,成了一名文藝兵。參軍後的老劉很少想到母校,這時卻很想回母校看看,於是老劉就在天津下了車。

老劉來到了母校。如果單從外表上看,母校並沒有太大的變化。真正變化的是人,那些在校園裏徜徉的學生已經沒有一個人認識老劉了。目睹物是人非的母校,老劉有一種陌生感,外帶一點憂傷的感覺。這才僅僅3年多啊,就誰也不認識了。老劉決定馬上去火車站,先到沈陽,再轉車去安東,然後入朝。可是,就在他路過學校西北角的一塊草坪時,他看到一棵紫槐樹下麵的石凳上,坐有一個女學生的倩影,是側影,她手裏捧一本書,但眼睛並不在書上,而是癡癡地望向遠處,同時哼唱蘇聯歌曲《喀秋莎》。她的嗓音美妙極了,老劉實在想不起有誰的嗓音比她的更清亮。

她唱完《喀秋莎》,接著唱《小路》。老劉在她美妙至極的歌聲裏忘記了時間,忘掉了自己。許多年後老劉回憶起這個場景,仍然感到自己當時受到了一次靈魂的洗禮。他沐浴在一種難以言說的光輝裏,渾身竟然有點顫抖。

就在那個時刻,我看到了一隻蝴蝶,彩色的蝴蝶。老劉說。那隻彩色的蝴蝶像一個神秘的小精靈,不知從哪兒冒了出來,繞著她飛呀飛,飛呀飛,有一瞬間甚至落在了她的發辮上。她一點都沒察覺,停了停,又唱起英國古典歌曲《在綠色樹陰下》

在綠色樹陰下

我和他同休息

躺在那柔軟草地

聽樹上黃鶯正在熱情地呼喚你

那黃鶯多麼快樂

它唱得多甜蜜

來這裏,來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