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遭遇多頭領導,到底該聽誰的——左右逢源的“手表定律”
在職場中,我們不可避免地要與領導打交道。當遭遇多頭領導時,到底該聽誰的?平時應如何與領導相處?怎樣讓領導既賞識自己的能力,又不會感到受到威脅……身處職場,你必須麵麵俱到地考慮清楚這些問題。
【職場聚焦】
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了多頭領導,不同的領導給你下達了不同的指令,這時候你會怎麼做呢?到底該聽誰的?
森林裏生活著一群猴子,每天太陽升起時,它們外出覓食,太陽落山時,他們回去休息,日子過得平淡而幸福。
一名遊客穿越森林,把手表落在了樹下的岩石上,被猴子“恰裏”拾到了。聰明的“恰裏”很快就搞清了手表的用途,於是,它成了整個猴群的明星,每隻猴子都向“恰裏”請教確切的時間,整個猴群的作息時間也由“恰裏”來規劃。“恰裏”逐漸建立起威望,成為了這群猴子的王。
做了猴王的“恰裏”認為是手表給自己帶來了好運,於是它每天在森林裏巡查,希望能夠拾到更多的表。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恰裏”又擁有了第二塊、第三塊表。
但“恰裏”卻有了新的麻煩:每隻表的時間指示都不盡相同,它被哪一個才是確切時間的問題難住了。當有下屬來問時間時,“恰裏”支支吾吾回答不上來,整個猴群的作息時間也因此變得混亂了。過了一段時間,猴子們起來造反,把“恰裏”推下了猴王的寶座,“恰裏”的收藏品也被新任猴王據為己有。但很快,新任猴王同樣也麵臨著“恰裏”的困惑。
當沒有手表的時候,猴群用太陽來判斷時間。當第一塊手表出現的時候,猴子們的生活依然是平靜的。但是當第二塊、第三塊手表出現的時候,猴子們的時間觀念一下子被打亂了,它們再也無法恢複到以前平靜規律的生活了。這就是“手表定律”的來曆。該定律是指隻有一隻手表,人們可以知道時間;擁有兩隻或更多的表,卻無法確定是幾點。更多的手表並不能告訴人們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
因此,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不能同時選擇兩種不同的行為準則或者價值觀念,否則生活必將陷入混亂。為了避免“手表定律”,我們不妨挑一隻時間準確的手表,然後把它作為時間的唯一標準。隻有這樣,才不至於陷入迷茫的誤區。
“手表定律”體現了人們在不同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觀念下會出現茫然的心理。
身在職場中的我們往往會遭遇“手表定律”,即遇到“多頭領導”。不同的領導會給我們設置不同的目標,提出不同的要求,這常常使職場中人無所適從。
當某一天上級領導突然直接向你下達了一項任務時,你千萬別高興得太早,以為自己被看中了,能夠受重用。或許當你正高興的時候,又接到另一個領導下達的不同指令,這時你該怎麼辦呢,到底應該聽誰的?
“公司剛招聘了一批新員工,最近的工作重點是新員工的入職培訓。你把其他的事情暫時先放一放,把新員工的檔案管理和入職培訓工作抓一下。”人事經理田野的話還在王美玲的耳邊回響,她正考慮從何處開始著手新工作。
“丁零零……”電話響起,是分管行政工作的趙副總的電話,讓王美玲到他的辦公室去一趟。
“小王啊,最近公司剛剛招聘了一批新員工來,我打算組織一次新員工入職大會,你把手頭的其他工作先放一放,把這個會籌劃一下。”趙副總來了新命令。
“趙總,您這個會能往後推一推嗎,等新員工的入職培訓做完了再開?我們田經理讓我最近主要抓一下培訓的事,我這……”還沒等王美玲說完,趙總的脾氣來了:“田經理安排的工作是工作,我安排的就不是工作了?”“不,不,趙總我不是這個意思,我們田經理說……”“他說?他說什麼了?去,你讓他到我辦公室來和我說!”趙副總不耐煩地把王美玲趕了出來。
王美玲通知完田經理到趙副總辦公室後,忐忑不安地回到自己的辦公桌前。一會兒,田經理從趙副總辦公室氣衝衝地回來了:“王美玲,你到我辦公室來!”田野沒好氣地說。
“王美玲,你本事見長啊,居然拿我當擋箭牌?”田野說,看王美玲要解釋,急忙接著道,“公司請你來是讓你做事的,不是讓你在領導之間製造矛盾的。趙總有事情安排你做,你做不來就說你做不來,幹嘛把我扯進來?你這不是存心給我上眼藥嗎?這下好了,趙總生氣了,說他的話沒有人聽了,這不都是你惹的禍!”“那要不我們先暫時把培訓推後,等會開完了以後再進行培訓?”王美玲小聲說。“不行,培訓是本就已經定了的,場地、講師都已經聯係好了,現在怎麼能更改?”“那怎麼辦?”王美玲問。“怎麼辦?你自己看著辦吧!”說完,田野生氣地不再理她。
“都衝我發什麼脾氣啊!你田野是領導,他趙副總也是我領導啊。我就一個腦袋一雙手,你們兩個人同時給我任務做,我怎麼知道該聽誰的?”王美玲委屈地想。
在外資企業做事,稍有不甚就有丟掉工作的危險,當兩級領導的命令不一致時,千萬不要幹著急、不知所措,甚至想到自己做自己的,管他什麼命令,那樣隻會讓兩級主管都怪罪你。此時的你就像一塊夾心餅幹,若不懂得明哲保身,而身陷其中的話,縱使錯誤不在自己,往往也會落個離職的下場。這時你就要憑個人的聰明才智與之周旋,拿捏好“度”。同樣是上麵那個例子,換種說法結果馬上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