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見證了大曆史的胎動(1 / 1)

——《中國大財經》

2008年9月15日,一個在人類發展史上絕不會被遺忘的日子,華爾街五大投資銀行之一的雷曼兄弟宣布破產,正式揭開了世界金融海嘯的序幕。

這一天,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一向前,一向後。向前看,這一天可以理解為自二戰結束以後,長達半個多世紀資本主義全球化下,有關“資本主義”與“全球化”所有深層次、結構性問題的總爆發;向後看,則可視為是人類在新世紀對一個更理想的新經濟社會政治模式持續探索的濫觴。

機緣湊巧,我在鳳凰衛視的欄目《石評大財經》從2009年一月一日起開播,幾乎就正好趕上了這個大曆史階段的開始。三年多以來,每周的《石評》都要評幾個熱點話題,與此同時,每周也要固定寫兩到三篇時事評論(大陸的《理財》周刊、《東方財經》,台灣的《經濟日報》社評),兩者相輔相成。把三年來的題目作整理歸類後,可以看出,基本上圍繞著三個主軸:(1)世紀金融海嘯與經濟危機;(2)中國持續改革與崛起中的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3)中美世紀大博弈。當然,無論就發展的脈絡與問題的性質而言,三者之間都存在著互動疊加的關係。

再換一個角度看,這三年來的評論,又都基本上具有三種特質:(1)跟著形勢走,跟著話題走,易言之,緊貼時事,以新聞為核心;(2)觸及議題有金融、財稅、產業、環境,有經濟、社會、政治、文化,也有科技、曆史、軍事、戰略等等,但以經濟為核心;(3)地區上,有各國、各洲、各海、各洋,甚至兩極,但以中國為核心。盡管議題駁雜、覆蓋麵廣,但篇幅不長;盡管篇幅不長,但文體通常都包括了觀察現象、分析問題、探索答案及提出對策。

感謝湖北長江文藝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社搜集並整理了我之前所撰的文稿,編輯出版了《中國:大趨勢·大博弈》。現在,出版社田揚帆先生建議將近稿(最近兩年)彙集整理,再出版一書:《中國大財經》。

這本《中國大財經》,與前書《中國:大趨勢·大博弈》合起來,應可為這一段中國與全球發展的精彩曆史時刻作一見證,也可為仍在“摸著石頭過河”的中國體製改革提供一些政策與戰略觀點上的參考,當然,對我個人而言,又再是一本紀錄,紀錄了我在此期間中思想發展的曆程。

2012年壬辰春石濟平序於香港紅磡“天海人”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