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1 / 1)

前言大國崛起的引擎

很高興通過這本書,向廣大中國朋友分享過去幾十年中我的一些人生和工作經驗。

我常常認為,自己是幸運的。我出生在祖國大陸,成長於台灣,在美國完成學業。博士畢業後,我有幸進入了美孚、美國電信等全球頂級企業,並以投資人的身份,親身參與了近30年來矽穀知識經濟帶動美國蓬勃發展的壯觀事業。

就像大家所知道的那樣,美國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國家。它的曆史可以分成不同的階段。幾百年前的淘金熱吸引了全世界其他各國向美國的移民熱,那時候的美國隻能算是個資源型國家。緊接著,西部大開發,美國成為美麗的農業大國。在“二戰”前,它是一個以製造業為主的國家;“二戰”後,隨著馬歇爾計劃和布雷頓森林體係的建立,美國成了金融大國,當然,還是軍事大國。

直到20世紀60年代之後,隨著芯片技術、電腦技術、生物技術等科技的蓬勃發展,美國才成為一個知識經濟國家,牢牢占據了世界經濟的領袖地位。雖然今天的美國遭遇到空前的經濟危機,但它仍然在許多方麵占有領導地位。

美國是怎樣由傳統國家成功過渡到知識經濟國家的?

它有什麼秘訣?國家製度,資本家的冒險精神,軍事帶動,還是純屬巧合?

如果有秘訣,這個模式能不能複製?

尤其是適合不適合在“有中國特色”的東方文化環境中被複製出來,在我們無技術、無品牌的低端製造業的情況下,發展出來?

答案是肯定的。

在這本書中,我不僅會原原本本地講述在美國知識經濟大潮中,我的親眼所見、親身所感,告訴大家什麼是正確的路,而且會詳細寫明那些知名公司犯過的錯誤,走過的彎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