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提供的數字顯示,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的GDP增長了大約10倍,同時礦產資源消耗增長了40倍。以2004年為例,我國消耗的各類國內資源和進口資源約50億噸,原油、原煤、鐵礦石、鋼材、氧化鋁和水泥的消耗量,分別為世界消耗量的7.4%、31%、30%、37%、25%和40%,而創造的GDP卻隻相當於世界總量的4%!
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耗油量相當於美國的1.8倍、日本的3.2倍;我國油田開采的損失率約為1.9%,而美國為0.3%、俄羅斯為0.6%。
中國每創造1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國的4.3倍、日本的1.1倍。中國年能源消耗量10倍於日本、5倍於美國。美國、印度、俄羅斯三國的資源消耗量遠低於中國,創造的GDP總量卻是中國的8倍。
反差揭示了一個嚴酷的事實:我們能源的利用效能太低!
一項關於中國未來能源供需的報告預測:到2020年,我國的石油消費量將達4.5億~6.1億噸。但是,國內可以供應的量卻隻有1.8億~2億噸,缺口達2.7億~4.1億噸。被稱為“工業血液”的石油,價格已由每桶3美元一路飆升至2008年7月11日的147.27美元。這意味著,同樣的工業化進程,中國卻要比西方國家多付出近50倍的石油成本!
而鐵礦石的全球價格,在過去的3年分別上漲了71.5%、19%和95%!
在資源這方麵,我們看到了一個壞消息和一個好消息。
壞消息是:資源,不會成為我們的經濟發展引擎,而是會成為巨大的製約。
好消息是:高能耗的背後,代表著改進空間和創新的餘地。我們必須努力發展科技,才能夠降低能耗,把我們有限的資源充分利用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