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收購IBM:美國政府的擔心(1 / 1)

提起市場和科技,我耳邊回響著《新聞聯播》中說了幾十年的老話:

“我們用市場換科技。”

“與外國合資,引進先進科技。”

“被外國企業投資,它們會帶給我們先進技術。”

“請外國專家來對我們的科技進行指導。”

“微軟在我國成立了四個工作室,招收了幾百名程序員。”

“收購了國外公司,並吸收它們的高新科技。”

……

這些路,走得通嗎?

聯想收購IBM:美國政府的擔心

2005年1月,聯想與IBM的交易進入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審查程序,保守派警告說,聯想的進入“可能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尤其“擔心”聯想收購的IBM北卡羅來納工廠會給工業間諜以可乘之機。

為解除美國政客們的“擔心”,IBM公司被迫向委員會提出了三項讓步措施,包括:禁止聯想公司的工作人員進入IBM公司在北卡三角地帶的兩幢研究大樓;將園區內數千名IBM員工遷往他處;IBM不向聯想集團提供IBM的美國政府機構客戶名單。

事實上,美國聯邦經濟情報局和美國聯邦調查局當月初檢查了存在爭議的IBM工廠,提出了一堆“安全改善意見”,比如安裝新的安全門、要求IBM承諾不將研發人員轉移到該工廠等。

所以,核心科技是買不來的,即使是買來了科技,也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以汽車工業為例,我國的汽車工業技術對外依存度高達80%,想換個螺絲都要看人家的臉色,被稱為“依附型汽車生產國”,核心零部件清一色從國外進口。

現實說明,我們很難通過企業收購來獲得高新科技技術。

全國政協委員、力帆汽車董事長尹明善深有體會地說:“如果有一天,有人侵略中國,戰火蔓延,你還能指望合資、合作者不撤?奔赴國難的,隻有自主創新的人。”這印證了英國哲學家羅素在北大的演講,“你們中國是人口眾多的大國,樣樣都得靠自己,靠別人是靠不住的。要想事業長久,隻能自主創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