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需求永遠是決定成交的關鍵因素。如果對需求了解不準確,我後麵要談的需求排序就沒有意義。需求排序沒有意義,你後麵的一係列自認為有針對性的銷售工作就都沒有意義。相反,工作就隻會南轅北轍,引起客戶更多的異議。因此,這是一個節點,也正是從這裏開始,就有了輸和贏的區別。所以,摸清客戶需求至關重要。
在摸清客戶需求這個部分,我先談4個觀點。
第一,隻有真正站在客戶的角度,才能準確把握需求。
要想釣魚,就要用魚的思維方式考慮問題;要想摸清客戶需求,就要站在客戶的角度看問題。你真的了解客戶麼?你真能站在客戶角度去考慮每一件事麼?你是否太多次把滿足私欲的銷售行為冠以“雙贏”的名號?究竟是“雙贏”還是“獨贏”?答案隻有自己清楚。
其實,隻有真正站在客戶的角度看問題,才會理解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也隻有這樣,你的銷售才有價值。
第二,時刻關注客戶的需求變化。
我有個朋友結婚9年,全職太太一直很賢惠,除了讀書看報,就是每天寫寫微博。我的朋友覺得太太最大的願望就是做個相夫教子的好女人,七年之癢都過了,肯定不會有外遇,很放心。沒想到,他太太最後和一個微博上的粉絲跑了。其實,我這朋友最大的失誤就是犯了經驗主義的錯誤,自認為已經很了解太太了,自認為已經給了她想要的東西,其實不然,人是會變的。親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客戶?要知道,客戶在采購中心態和需求都會發生多次變化,要想不出亂子,就要瞪大眼睛時刻關注客戶的需求。你自認為已經了解客戶需求並忽視其變化的時候,就是客戶遠離你的時候。
第三,解決客戶需求背後的隱憂。
我做的一個單子中,采購經理是個老滑頭,起初我和對手都認為他的個人需求就是斂財,但隨著了解不斷深入,我發現他更深層的需求是想抓住這個難得的大額采購機會,在新上任的老大麵前好好表現一把,從而得到老大的賞識,謀求更好的個人發展機會。但也正是這個需求讓他很糾結,因為這個需求伴隨著隱憂。他個人傾向於我的產品,但頂頭上司傾向我對手的產品,他如果妥協將會失去在新老大麵前表現的好機會,堅持自己的觀點又擔心會遭到頂頭上司的打壓和排擠,這讓他很難取舍。
我作為操盤者,既然已經明確了他的需求及背後的隱憂,最需要做的就是幫他權衡利弊,幫他做選擇。最終,采購經理在曆經多次心態變化後,終於下決心和我站到了一起,選擇了力挺我的產品。
第四,不要憑經驗想當然地推測客戶的需求。
要想摸清客戶需求,永遠不能靠猜,而是靠問。成交是問出來的!你提的問題對了,你離答案就不遠了。
談完這4個觀點,我們再來看看具體操作。
首先要用“墊子”定基調,打消客戶的抗拒心理,比如:
在開始之前,我非常希望您能理解,我今天不會向您銷售任何產品。不僅如此,對您最關心的問題我會提供建議,尤其對是我們不能提供的服務,我一定會推薦其他公司的產品,來幫助您更好地完成工作。哪怕是我們不合作,但這會讓我心裏釋然。
這個“墊子”給客戶什麼感覺,是不是覺得你是個與眾不同的銷售?是不是會大大削弱對你的抗拒?臨場時如果你看到效果好,在談話進行中,你可以再拋出第二個“墊子”,進一步鞏固勝利果實。
您知道麼?其實對我這種做法,很多客戶並不理解,他們覺得我花錢我願意。但是您買的東西不對路我就一定要說出來,哪怕是挨罵和丟單子,但這就是我做事的原則:要對得起良心,永遠不欺騙客戶。
這個“墊子”給客戶什麼感覺?是不是在進一步調動客戶的感性因素?加強對你的信任?
使用兩個“墊子”過後,客戶至少已對你有了一定的好感甚至是信任,這時就可以試探客戶的反應了。你可以問:
為了節省您的時間,在談話開始前,我簡單了解一下您公司的情況好嗎?
這裏有兩點要注意:
第一,“為了節省您的時間”體現著換位思考,站在客戶的角度上考慮問題,這比較容易讓對方接受。類似的說法還有“為了讓我更好地為您服務”等。
第二,在這裏要用“了解情況”代替“問幾個問題”,因為在這個階段,關係尚未牢固,所以盡量要少用甚至不用容易引起客戶警惕的詞,否則客戶會緊張、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