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共同走向幸福的終點站——婚戀潛規則(2 / 3)

一個男人也是非常好的人。他不抽煙、不喝酒,工作認真踏實,每天準時上下班。他也是個負責任的父親,經常督促孩子們做功課。

按理說,這樣的好女人和好男人組成一個家庭應該是很幸福的了。可是,他們卻常常暗自抱怨自己的家庭不幸福,常常感慨“另一半”不理解自己。男人悄悄歎氣,女人偷偷哭泣。

這個女人心想,也許是地板擦得不夠幹淨,飯菜做得不夠好吃。於是,她更加努力地擦地板,更加用心地做飯。可是,他們兩個人還是不快樂。

直到有一天,女人正忙著擦地板,丈夫說:“老婆,來陪我聽一聽音樂。”

女人想說“我還有……事沒做完呢”。可是話到嘴邊突然停住了——她一下子悟到了世上所有“好女人”和“好男人”婚姻悲劇的根源。她忽然明白,丈夫要的是她本人,他隻希望在婚姻中得到妻子的陪伴和分享。

刷鍋、擦地板難道要比陪伴自己的丈夫更重要嗎?於是,她停下手上的家務事,坐到丈夫身邊,陪他聽音樂。並問先生:“你需要什麼呢?”

“我需要你陪我聽聽音樂,家裏髒一點沒關係呀!以後幫你請個傭人,你就可以陪我了。”丈夫說。

“我以為你需要家裏幹淨,有人煮飯給你吃,有人為你洗衣服……”

女人一口氣說了一串應該是他需要的事。

“那些都是次要的呀!”丈夫說,“我最希望你陪陪我。”

原來女人做了許多白工,這個結果實在令她大吃一驚。二人繼續分享彼此的需要,才發現他也做了不少白工,他們都用自己的方式在愛對方,而不是對方想要的方式。

自此以後,女人列了一張丈夫的需要表,把它放在書桌前,丈夫也列了一張妻子的需求表,放在他的書桌前。

洋洋灑灑十幾項的需求像:有空陪對方聽音樂、有時間抱抱對方、每天早上吻別……有些比較容易做到,有些比較難,像“聽我說話,不要給建議”。這是丈夫的需要。如果妻子給他建議,他說他會覺得自己像笨蛋。女人明白這是男人的麵子問題,盡管不容易做到,但她努力著。在相互需求的滿足中,他們的婚姻愈來愈有活力了,兩個人終於走上了幸福之路。

每個人都本能地用自己的方式去愛對方,卻總是忽略對方所想要的。你是否總是埋怨對方付出的愛比你少?對方是否也同樣認為他(她)的付出比你多?其實,愛需要的不僅僅是為對方做些什麼,也不應該是以自己的方式去愛,更多的應該是體會對方,給予對方真正需要的。

當你愛上一個人的時候,是不是有過這樣的體驗?時時刻刻都想見到這個人,分分秒秒都想知道這個人在做些什麼,恨不得將對方捧在手心暖著護著,自己不吃不喝也想讓對方過得比自己好。你熱情地掏出了一顆真心,幾乎將自己的一切傾囊相贈。可是末了,對方卻不一定說你的好、承你的情。於是,你傷心痛苦落淚沮喪,不知道自己究竟哪裏不對,想不通自己這麼愛對方,為什麼對方就不明白呢?於是,在諸多的想不通中,漸漸地走上了分道揚鑣的路。還有的因愛生恨,釀出了更多的悲劇。

在你愛或付出之前,能否問一句:親愛的,你究竟需要什麼?就像顧問式銷售和普通銷售的區別一樣。普通銷售一上來就千方百計地急於推銷自己想賣的,而顧問式銷售則千方百計地理解客戶需要什麼並千方百計地讓客戶明白他們能夠提供客戶所需。

愛情不是做業務,不需要那麼現實和功利,可是讀懂對方的心思是我們起碼應該做的。就比如你愛上了一個務實的對象,可是你卻滿心歡喜地製造了許多浪漫,你的一腔熱情多半會遭遇一盆冷水。再比如你愛上了一個注重精神更甚於物質的對象,你即使買遍全城也不一定會走進對方的心。

當我們明白了這些以後,就不必再貿然地盲目付出了。就像飛蛾撲火,注定是慘烈的結局。你用你喜歡的方式愛對方,可是對方不一定喜歡,這樣往往就給對方帶來了不願承受的壓力,也給你帶來了無法理解的沮喪。

每個人都想被別人關心與尊重,都希望自己的需要能夠得到滿足。當你用對方喜歡的方式愛對方時,你說對方能不心動嗎?

記住,每個人都應該擁有一個好婚姻。隻要方法用對,做“對方要的”,而非自己“想給的”,好婚姻,絕對是可以擁有的。

婚姻與事業,該如何取舍與平衡

可以說,婚姻和事業是人生當中最重要的兩個部分,當二者產生衝突與矛盾時,人們更多的是在衝撞當中無力地哀歎,似乎很少有人去思考如何在這種衝撞當中尋找到一個平衡點。

有很多這樣的女人,有獨特的氣質和個性,有獨到的見解和思維,在工作中,即使不算事業有成,也可以獨當一麵,可她們還是很脆弱的,被感情、家庭,被自身的弱點所折磨,她們可以把工作安排得很好,卻不能安排好自己的感情。她們原本和丈夫很相愛,但現在丈夫卻對她們很冷漠,她們又離不開丈夫,所以感到很痛苦。麵對這種亞健康的婚姻,她們難免呈現出對自己婚姻生活的順從與無法把握以及隨遇而安的那份無奈。

其實,作為個性獨立的新女性,完全可以改變婚姻的“生活方式”,也可以在婚姻裏“藝術生存”,並且經營出更高品位的新生活方式。

很多事業有成的女人之所以生活一團糟,就是因為角色混亂。其實做老總時你可以指點江山,但做妻子時你必須平凡隨和,在兩個角色的互換上要盡量做到遊刃有餘。人人都希望做個好妻子,但不是每個人都懂得怎樣去做。男人喜歡當總經理的太太,但不喜歡天生就是總經理的太太。因此,不要對他指手畫腳,更不要時刻鋒芒畢露,在他的親人和朋友麵前表露出一分體貼,比你在兩人世界表露出的十分賢惠要高明得多。

一個情感獨立的女人,不代表她在精神和情感上不需要男人的關懷,恰當地示弱,是愛戀的必須。過於刻意的獨立,會讓我們失去作為女人應該得到的嗬護與關愛。在獨立和依賴之間,關鍵在於能否找到一個適合兩人的情感尺度。

可是,為了挽救婚姻而放棄自己的事業也並非明智之舉,有的女人原本有一份不錯的事業,可是為了家人,她們選擇了回歸家庭,而這種回歸換來的並不一定是幸福。因為,失敗的婚姻有時並不是因為妻子付出太少,而是因為付出太多。不得要領地付出,會讓男人覺得是沉重的負擔。由於失去了事業,她們的天地就囿於家中,丈夫就成了她們傾注心血最多的對象,於是她們在家對丈夫照顧得無微不至,在外麵卻不給丈夫留有餘地,她們想控製丈夫下班之後的時間;她們依附於丈夫,讓丈夫覺得膩煩,讓丈夫厭惡她們的不思進取,她們無法站在與丈夫比肩的高度。所以說,對一個女人來說,首先要讓自己優秀,其次要讓自己可愛,要看得清自己的角色。如果真喜歡一個人,就希望他幸福,而給予丈夫幸福不僅僅是生活上事無巨細的關心。這樣的關心盡管重要,但這也是任何一個稱職的保姆都能做到的。對丈夫來說,最需要的是理解和支持。無論什麼時候,無論發生什麼事情,妻子都要明白丈夫的所思所想,並堅定地和他站在一起,成為他的堅強後盾和支持者。一個妻子能做到這一點,才是真正重要的,這樣她才會在丈夫心裏擁有不可撼動的地位。

有成功的事業沒有幸福家庭的女人不能稱為幸福的女人,有成功事業沒有幸福家庭的男人也無法活得無怨無悔。婚姻中,丈夫與妻子應該各有各的天空,也應該給對方寬容和尊重,不過雙方都需要掌握好分寸,不可因為過分注重事業而冷落了夫妻感情。

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他的寫作風格影響了整個世界。在海明威的身上有許多光環:傑出的文學家、戰場上的英雄、男子氣十足的硬漢……但他的愛情和婚姻卻很難稱得上美滿。

海明威經曆過數次婚變,盡管婚姻出現問題的原因是複雜多樣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恐怕還在於海明威沒有正確處理好愛情與事業的關係。

海明威曾有一個妻子叫哈德麗。有一次,海明威去了瑞士,哈德麗打算去瑞士接他。這個好心的女人想:海明威也許會抽空繼續寫他未寫完的小說。於是,她就把海明威所有小說的手稿包括副本,都裝在了一個手提箱裏。不幸的是,這個箱子卻在火車上被人偷走了。

麵對這一嚴酷的事實,哈德麗簡直要瘋了。在見到海明威時,她痛哭流涕,泣不成聲地連聲說著:“對不起!”

海明威一直想成為一個偉大的作家,因為這一飛來橫禍,他不得不重新開始他的計劃。當他發覺信賴的人阻礙了自己的發展時,要原諒她很難……不久,海明威與哈德麗就離了婚。

玻琳是海明威的另一任妻子。1928年6月的一天,玻琳生下了她與海明威的第一個孩子,這是一次非常艱難、非常危險的分娩。然而,海明威卻把這個哭叫的嬰兒和虛弱的玻琳一起丟在家裏,一個人動身去外地打獵,以逃脫這兒夏天的炎熱與煩亂。

1931年,玻琳生第二個孩子時再次遭遇了難產,醫生警告她再次懷孕會要了她的命。孩子的哭叫讓海明威心煩意亂,於是,他再次丟下孩子和妻子,出去釣了兩個星期的魚。

不久,被家庭和孩子攪得有些煩躁的海明威很快迷戀上了另一個年輕、漂亮的女人,這樣一來,玻琳和海明威的婚姻也走到了盡頭。

歌德曾經說過:“不論是國王還是農夫,誰在家裏找到了安樂,誰就是最幸福的。”生命是短暫的,隻有對事業與家庭生活同樣重視的人,才有可能走向事業和家庭兼顧的成功之路。

溫暖的家庭,美滿的婚姻,是一個人事業征途上的修整地和加油站,它能給人以創業的激情和信心,也能給人勇氣和力量。遭遇挫折的時候,愛人的鼓勵和安慰,會讓人信心不減,勇氣不退。事業有成時,愛人的讚賞和分享,會讓人幹勁倍增,再接再厲。

如果有家卻不溫暖,有婚姻卻不和諧美滿,勢必心情不佳,精神不振,哪裏來的創業激情?遭受挫折時,步入家中,更覺得雪上加霜。事業有成時,無人喝彩,也是大煞風景。雖說在家庭婚姻逆境中的事業成功者也大有人在,但是他們不知要比那些家庭和睦,婚姻幸福的人多承擔多少思想壓力,多經受多少精神折磨,多付出多少克製與忍耐。

所以說,忙碌的人們,請慎重對待你們的婚姻和事業,做好取舍,找到二者之間的平衡點,這樣才能獲得人生的美滿幸福。

沒有人是上天的半成品,別試圖改變你的伴侶

幾乎無一例外地,熱戀中的情人在說“我愛你”時,會覺得你愛的是此時此刻的她(或他)什麼都好,什麼都愛,正如所謂情人眼裏出西施。

然而,理智告訴我們,我們所愛的人也不可能沒有缺點和毛病,問題是結了婚的人總是拚命想改變對方,走進難以自拔的誤區。下麵就是兩個典型的例子:

“我的妻子很能幹,事業心也很強,是第一批注冊會計師,也是其中最年輕的一個。我大學畢業以後,分配到機關工作,仕途上一直沒有大的發展。她總是抱怨,抱怨我沒出息,沒上進心,抱怨我既沒名沒權,也不會掙錢,都快40歲的人了,又逼著我報名去考研究生……總之,我是這不行,那也不行。唉,和她在一起生活,都快累死我了……”

“我原本是個活潑開朗的女孩。婚前,我先生說最喜歡我這種性格。可結婚以後,他開始反對我這種性格,說我這種女孩給不了他安全感。因為怕他不高興,我便盡可能把自己封閉起來,別說與男人交往,就連中學同學聚會也不敢去。每天的生活就是上班、下班、洗衣服、做飯、帶孩子,一點生活樂趣都沒有。他誇我是賢妻良母,可我一點兒都高興不起來,因為付出的代價太大了。現在的我已不再是我自己,我都快找不到我自己了……”

由此可見,試圖改變對方,不僅會使對方反感,還會使對方的心理上產生挫折感和自卑感。即便為迎合對方而極力改變了自己的人,也極少能體驗到生活的樂趣。正如南方的甜桔,因為喜歡它的主人,硬要把它一起移植到北方來,盡管同樣可以存活,但味道都變了。這種完全改變自我的做法,可以說是以犧牲自我為代價來維護家庭和婚姻的和諧的做法是不人道、不道德的,也是不可取的。

究其原因,是人們婚姻觀念上的支配欲和占有心理在作怪。既然做了夫妻,對方就是我的私人財產,我就有權強求和支配對方,因而忽視了人的個體差異和對方的權利。如果這種愛也稱之為愛的話,也是一種病態的、不健康的愛,這種愛會讓對方感到很累,甚至無所適從。

其實,兩個背景、經曆、性格、性別都不相同的人,怎麼可能步調、習慣完全一致?真的完全一致的話,恐怕也就沒什麼意思了。因此,試圖在婚後改變對方,實在是一件很自以為是的想法。隻有懂得接納對方,適應對方才能獲得婚姻的幸福與快樂。

英國著名首相狄斯累利和瑪麗的婚姻是最富有生機的成功典範之一。狄斯累利在35歲以前,一直過著單身漢的生活,然後才向一位有錢的寡婦求婚。這位寡婦比他大15歲,已經年過半百,而且頭發灰白。他娶她是出於愛情嗎?不是。她知道他並不愛她,而且也知道他是為了她的財產而娶她的。因此,她隻有一個要求,那就是讓他再等一年,以便她有機會研究他的人品。一年之後,她嫁給了他。

狄斯累利所選擇的這位有錢寡婦既不年輕,也不漂亮,更不聰明,她對服飾的審美觀也十分古怪,對家庭裝飾的偏好也讓人難以恭維。但是,在如何處理婚姻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如何對待男人方麵,她卻是一個天才,一個真正的天才。

她並不想在智慧方麵和狄斯累利一較高低。當狄斯累利和那些機智百出的女公爵們周旋,精疲力竭地回到家中以後,他的妻子瑪麗說的那些家常話卻能讓他輕鬆愉快。家變成了狄斯累利求得心神安寧、不需要鬥智鬥勇的地方,而且他還可以沐浴在妻子瑪麗的溫暖之中。他越來越喜歡這個家了。和年長他的妻子在家中共處的時間,成了最快樂的時光。她是他的伴侶,是他的親信,是他的顧問。每天晚上,他從眾議院匆匆忙忙地趕回家之後,就會把這一天的新聞告訴她。而且最重要的是,不論他做什麼事情,瑪麗都不會相信他會失敗。在30年的時光中,她總是不知疲倦地談論他的丈夫,讚賞他,誇獎他。

盡管瑪麗在公共場合中顯得既愚蠢又笨拙,而且注意力不集中,但狄斯累利從來不批評她,他從未說過一句責怪她的話,如果有人敢譏笑她的話,他會立即站出來,激烈而忠誠地為她辯護。狄斯累利非常聰明,他讓她隨心所欲地做她想做的事情。

由此我們可以領悟,如果要使你的家庭生活保持幸福快樂,就不要根據你的意思去改變你的伴侶。

在婚姻中,與其讓他改變以適應你,真的不如改變自己以適應對方。而且神奇的是,當你不要求對方改變,而是真正改變了自己時,你會發現對方也往往跟著改變。

舒麗剛結婚的時候,發現老公晚上會不穿拖鞋進衛生間,然後再上床。她看不過去,因為衛生間一不小心會有水跡,怕他弄髒了床單、被子。舒麗說了好多遍,可他依然記不住,尤其是晚上睡到一半起夜的時候,迷迷糊糊的他,根本想不到找鞋。

還有一點讓舒麗覺得很煩惱的是老公脫了衣服喜歡隨手一扔,衣服又更換得頻繁,於是屋裏到處都是他的衣服。也說過他,但是沒用。

於是舒麗想:算了,既然他改變不了,那我就自己改變一下吧。他喜歡赤腳進洗手間,我怕他弄髒了床單被子,那麼把衛生間地麵搞得幹爽清潔一些不就解決了嗎?於是每晚上床前,舒麗都會把衛生間的地麵擦一擦,其實也就三五分鍾的事,而擦過之後,不僅不怕老公赤腳了,自己看著也舒服。於是問題就輕易地解決了。而且,過了一段時間後,老公發現她每晚擦地,於是也很自覺地主動把地上的水跡擦掉,而且也慢慢記得穿鞋了。現在,他們倆已養成了每晚用完洗手間後擦地的習慣,而他竟然也很少再赤腳進洗手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