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又陸陸續續發現一些小動物的屍骨。
越往裏麵走,空氣越潮濕。霧氣罩在手電筒光源外的玻璃上,使得發射出來的光線暗淡而微弱。地麵上有些突出的石頭,由於長期受水滴的侵蝕,變得非常光滑,一不小心就會跌倒在地。
走著走著,林栗和許雅玲兩人傻眼了,大大小小排列如蛛網似的山洞,洞中有洞,洞洞相連,相連之處,蜿蜒曲折,毫無規律的路線,令人眼花繚亂。有好幾次,兩人又走回到原來刻有記號的地方。
“林法醫,這個洞底下能產生瓦斯嗎?”
“你知道瓦斯氣體是怎樣形成的嗎?”
“不知道。”
“瓦斯,又名沼氣,化學名稱叫甲烷,是一種無色、無臭、無味、易燃、易爆的氣體。礦井瓦斯是礦井中由煤層氣構成的有害氣體,主要以甲烷為主,是在煤的生成和煤的變質過程中伴生出來的成分。在成煤的過程中,生成的瓦斯是古代植物在堆積成煤的初期,纖維素和有機質經厭氧菌的作用分解而成。當瓦斯濃度低於5%時,遇火不爆炸。但如果空氣中瓦斯的濃度在55%~16%,有明火的情況下,就能發生爆炸。瓦斯爆炸會產生高溫、高壓、衝擊波,並放出有毒氣體。一句話,瓦斯氣的形成離不開地底下豐富的有機碳和氫。所以,如果沒有豐富的有機物,是不會產生瓦斯氣的。”
“我明白了,你懷疑瓦斯氣來自烏山嶺北邊的煤礦?”
“對。”林栗回道。同時,他想,如果真是從那邊來的話,那麼這個洞一定與北邊的某個煤井有一個通道相連接。
林栗對所處的地理位置迅速做了大概判斷,可能處於烏山嶺什麼方位,然後說道:“我們試著往北走。”
於是,兩人轉身,朝著北邊的路走。
走到盡頭,是一個大約10平方米的洞,前麵沒有路了。
“林法醫,你看,那是什麼?”
順著許雅玲的手勢,林栗將手電筒一照,發現了一顆很小的黑色東西,外形像顆小石子,握上去有油膩感。林栗將它撿起來包好放在工具包內。他們繼續尋找,陸陸續續發現了類似的東西,數一數一共有11顆,其中最大的直徑有5厘米。林栗同時注意到這個地方的地質與洞內其他地方不太一樣,黑色的土壤上,由於濕氣的作用,表麵長出白霜類的物質。
“這是什麼東西?”許雅玲指著他手裏像小石子的東西問道。
“很像是人體內的膽結石。”
“啊?”許雅玲大吃一驚,“會不會與縱樹坡的骷髏頭有關?”
林栗沒有回答。
如果有一具屍體倒在這裏,在空氣長期緩慢的氧化作用下,身上的肌肉會漸漸瓦解、風化、腐爛,身上的血液、細胞、器官化為無數種看不見的揮發物,彌散在毫無生命的空氣中。但是,他身上的骨頭不會消失。那麼,屍骨都到哪兒去了呢?
林栗小心地從土壤層中刮取了標本。
兩人順著其他的路走了一會兒,發現盡管分支路很多,但是,走不了多遠,基本上都會走到一個死角,也就是說,他們已經走到了洞底深處,沒有通往其他地方的路了。
兩人又折回到原來的洞中。
正在一籌莫展之際,林栗聽到一個響聲。尋著響聲,林栗在一個隱蔽不為人所注意的地麵找到一個土洞。林栗守在洞口,靜靜等待著洞內發出第二次響聲。等了一會兒,一隻大蟋蟀從洞裏爬出,見到他們後逃之夭夭。此後,洞內再也沒有動靜。
林栗決心找出響聲的來源。他用小鐵鍬挖開土洞,看見洞底排列著幾顆光滑的小石子,石子上放著一排圓圓整整的小木棍。動一下小木棍的一端,像小孩子坐上蹺蹺板的一端,另一端會高高地拋向空中;鬆開手指,另一端因為重心落下會剛好撞擊在下麵的小石子上,進而產生一種美妙動聽的聲音。蟋蟀爬在小木棍上時,正是基於這一原理製造出他剛才聽到的響聲。
但這種響聲有點異常。像住在樓層的住戶,不小心掉了重物落在地板,咚地發出的那種響聲——地底下不是實心。
洞底有問題。
林栗的目光落在土洞旁的一塊長石上,長石顯然為人工雕琢成,不像從底下搬上來的石柱那樣有著渾然光滑的表麵。林栗一陣激動,躍身跳上長石。長石表麵上看不出任何破綻。林栗拿出小鐵錘敲打著長石,果然傳來一陣空洞的響聲。
林栗將長石搬開,下麵露出一個洞口。
林栗用手電筒朝內照了一照,裏麵黑糊糊的不見洞底。
“我想下去看看。”林栗對許雅玲說。
“這很危險。”許雅玲說道。
“既然這個洞口用長石板蓋住,說明有人到過這裏。蓋住洞口的目的是防止被別人發現,為什麼怕別人發現呢?洞口下麵一定有見不得人的東西。俗話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可是,萬一你下去,上不來怎麼辦呢?”
“我帶來了繩子。”林栗從背包內取出一條很粗的尼龍繩,“隻要把繩子綁在長石上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