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物證說話(1)(3 / 3)

“頭骨不是你轉移到縱樹坡的?”

“不是。”

“你為什麼要選擇這樣一種屍體處理方式呢?”

“你們如果去墉湖中學打聽一下,知道我有個綽號叫做完美先生後,就不會對我這樣的行為感到奇怪。演戲也好,作案也好,如果能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至少都會有一種成就感。我在教學當中,每一節課的每一分鍾,無論講課、板書,還是為學生解答疑難問題,我都非常講究完美。在殺人這件事上,我也是這樣考慮的。”

“你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嗎?”

“我殺死陳財旺時,發現他脖子上掛著一條特別的銀項鏈,我把它順手丟在了洞內。但當我再次到那個地方處理屍體時,卻發現銀項鏈不翼而飛了。”

“銀項鏈?”林栗的心幾乎跳到嗓子上了,他隱約感覺到了這條銀項鏈的重要性。

“是的,我可以肯定一定有人把它拿走了。我曾經和劉洪天講了這件事,我看到他的臉色很不好看,不過,他當時沒說什麼。”

“你服罪嗎?”

“我服罪。我早在想著這一天,隻不過比我想得早了點,我原本想,如果此案不破的話,說不定哪天,我老了不能動了,良心發現,我會投案自首。這件事像塊石頭壓在我心底,讓我生活得不開心。”

林栗記得,沈老師在分析凶手殺人的犯罪動機時曾經說過,在社會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歸因理論,即人在每時每刻都會為自己的行為尋找一種理由。凡是成功的事情容易歸到自己頭上,凡是失敗的事情則歸到客觀條件上。理想化自我形象徹底破滅,犯罪者的自尊體係就會徹底崩潰,曾被壓抑的自我憎恨、對外界的憎恨與敵意便全都浮上來。自我價值感的完全喪失使他覺得自己已經沒必要活在這個世界上,而對世界的敵意使他采用了報複的方式,由於打擊超越了心理承受極限,於是才可能蓄謀殺人泄恨……

黑白骷髏頭之案終於畫上圓滿的句號,連同12年前的爆炸案也水落石出了。然而嚴曉春的弟弟之死、劉洪天之死,以及林曉婷被炸案仍有許多疑點,無論是嚴曉冬,還是林曉婷和劉洪天都已經排除是自殺行為。那麼,到底誰是背後的凶手呢?

林栗將幾個案發現場的物證重新進行了分析,所有這些證據,都指向同一個案犯,而這個案犯至今仍逍遙法外,那麼,會不會有新的案件發生呢?從現有的情況看,林栗推斷,這個案犯有可能還會出現,也許他的目標不是林曉婷,而是另外一個人,那麼,這個人會是誰呢?

林栗將這個推斷告訴了古樹青,古樹青同意他的觀點。

“胡博學已承認林曉婷爆炸案是他造成的。”可過了3天,古樹青卻帶來另一個消息。

“怎麼會是他呢?”林栗不太相信地說道。

“胡博學向警方自首,主動坦白是他炸死林曉婷,原因在於10多年前,林曉婷指使她姐姐林曉虹拋棄他,再加上陳財旺從中****,使得林曉虹最終從精神到**上背叛了胡博學。這讓他心裏很痛苦,他說他在爆炸之前在現場出現,開著一輛黑色的小車。”

“這麼說來,林曉婷的案子有了下落?”

“警方和法院及檢察院重新審理了他的口供,並按照他的提示找到了那輛車,胡博學被判了死刑。”

“那麼沈梅的案子呢?”

“關於沈梅的案子,沒有新的證據補充,又無法說明當時的具體經過,現有的結論無疑擺在那裏,是劉洪天暗中找人故意製造車禍的。可問題是,沈梅既然知道12年前的爆炸案有冤,隻身一人去到墉湖鎮采訪,應當對自己的生命隨時會受到威脅有所準備,不會隨意讓一個陌生人上她的車。那麼,為何會有一個人和她搶方向盤呢?劉洪天死了,這些賬統統可以算到他頭上。”古樹青有些無奈地說道。

正要回答的時候,林栗接到了許雅玲的電話,約他出來見麵。

“你應該好好休息一陣子,看你消瘦了不少。”見麵後,許雅玲說出了一句讓林栗很意外的話,她的語調中明顯包含著一種關心,一種超越普通朋友關係的關心。

“謝謝。”林栗說道,“你給了我很多的幫助,你的正義感讓我很受感動。而每次案件發生時,你都能成為第一現場的目擊證人,我覺得你不是一個簡單的女記者。”

“作為記者,應當及時捕捉最新的信息。及時發出新的信息,讓大家了解身邊發生了什麼,這是我們的天職。”

“難道你從來沒想過巧合太多了嗎?”林栗眯著眼睛盯著許雅玲。許雅玲臉上的肌肉似乎一僵,不過很快又恢複正常了。

“你想說明什麼呢,林法醫?”許雅玲不自然地笑了笑。

“沒什麼。”林栗聳了聳肩。

“你找到凶手的蹤影了嗎?”

“嗯……好像看到了一個模模糊糊的背影。我想凶手還會再度出現的。”

“是嗎?”

“因為凶手複仇的真正目標還沒實現。”

“你那麼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