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栗沒有說話,眼光直視著許雅玲,突然問道:“你在大學學的是化學專業嗎?”
“是……不,新聞學專業。你怎麼會想到問這個呢?”
“因為凶手很熟悉化學知識。”
“我是凶手?”
“我沒有這樣說。我是說,如果你是化學專業畢業的話,我和你談到凶手如何運用化學知識製造案件,你會很容易明白。”
“你不妨說說看,畢竟我的高中化學學得不錯。”
“我記得和你說過,嚴曉冬是怎麼死的?”
“是的,你說過,凶手利用了鋅和醋酸反應產生氫氣的原理,設計了自動點火及引燃可燃物的裝置。”
“嚴曉冬被燒死,警方一直找不到縱火時間內有誰到過嚴曉冬的住房,也就是說,是誰放的火警方至今沒有弄明白。其實,這個不難理解,因為凶手並沒有在放火的那個時間進入現場,而是提前一天或兩天進入現場的。因為那個‘u’形鋅管可以控製時間,‘u’形鋅管內的醋酸和鋅管不斷反應,而‘u’形鋅管底端最薄的部位最先反應而消耗,醋酸外溢,引起下方的硫酸放熱,硫酸放熱又引起白磷自燃,於是點著了汽油。”
“可是,是誰放進去這樣一個複雜的裝置呢?”
“嚴曉冬。因為放火的前一天晚上,有人看到他在房間內晃動的身影。”
“可嚴曉冬被燒死在現場,這如何解釋呢?”
“嚴格地說,現場有一具燒焦的屍體。”
“屍體的身份不是確定了嗎?”
“嗯,這裏麵有問題。”
“你的意思是,嚴曉冬並沒有在那場火災中死去?”
“這個答案很快就會揭曉。”
“你的推理真是有趣。那麼,劉洪天的死是怎樣的一個過程呢?”
“這點,我記得和你說過,是凶手自己把自己‘郵’到劉洪天的別墅,將別墅中的氣瓶打開,關閉門窗。劉洪天睡到深夜後可能醒過來了,大約覺得裏麵的氣味不對,便衝了出來。但他逃出去不遠,黑暗中看到有人要追殺他,加之此時別墅發生爆炸,慌忙逃跑,結果跌下山崖。”
“沒有用到你所說的那個複雜的裝置嗎?”
“現場破壞得太厲害,很多證據無法搜集,但可以肯定的是,凶手進入了別墅。”
“朱櫻梅的死,又是怎樣的一個過程呢?”
“這個看起來簡單,其實也挺複雜。”
“哦?”
“林曉婷的確有一條銀質項鏈,本是徐曉寶送給朱櫻梅的,但卻被林曉婷據為己有了。不幸的是,那天晚上,那條銀項鏈跑到朱櫻梅屍體上去了,而朱櫻梅的銀項鏈卻被凶手拿走了。”
“真有意思,你有什麼根據這樣說?”
“凶手本來是要置林曉婷於死地的,但陰差陽錯,朱櫻梅做了替死鬼。後來,凶手有意要把林曉婷拉進她的圈套裏,林曉婷因為擔心跳進黃河也洗不清,把徐曉寶的銀項鏈從屍體上拿走之後,對警方隱瞞了銀項鏈這一事。至於銀項鏈是怎麼跑到朱櫻梅的屍體上的,我推測林曉婷自己也弄不清是怎麼回事。朱櫻梅的確是因一氧化碳中毒死的,警方的鑒定結論也是這樣,這樣,林曉婷便認為一氧化碳就是從煤氣燃燒不足產生的,沒有想到會是凶手在她浴室裏做了手腳。可是,她做夢也沒想到,這是凶手精心設下的圈套。”
“你的意思是朱櫻梅的死是有人謀殺的嗎?”
“準確地說,凶手是準備謀殺林曉婷的。”
“可是,朱櫻梅被公安法醫驗證是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沒錯,朱櫻梅是死於一氧化碳中毒。”林栗從身上摸出一個塑料袋,“這個塑料袋來自朱櫻梅的死亡現場,致使朱櫻梅死亡的不是來自煤氣燃燒不完全生成的一氧化碳,而是事先儲存在這個袋子裏的一氧化碳氣體。”
“真是神奇,警方從未說現場發現這樣一個塑料袋。”
“是的,由於林曉婷誤認為這個袋子是從室外飄進她家的,她把它當垃圾處理了。因為朱櫻梅是在洗澡過程中死亡的,警方到達現場時,煤氣罐仍然開著,煤氣繼續在燃燒,更重要的是,她的血液碳氧血紅蛋白飽和度達到了致死的濃度。自然,這個塑料袋不會引起大家的注意。”
“可是,敬愛的法醫先生,你如何說明裏麵曾裝過一氧化碳氣體?”
林栗從地上撿起一根木棍,在地麵上畫了一個草圖(見圖),說道:“這是製取一氧化碳氣體的裝置,右邊裝的是濃硫酸和甲酸,兩者在室溫下混合就可以產生一氧化碳氣體,當兩者反應時,一方麵發生劇烈反應生成一氧化碳氣體,另一方麵濃硫酸溶於水放出大量熱。甲酸的揮發溫度為1006c,接近水的沸點,這樣會有微量的甲酸變成氣體從右邊的裝置逸散到左邊的塑料袋中。雖然無法確定從現場撿到的塑料袋中是否曾盛有一氧化碳氣體,但從袋壁上卻可以檢驗到有微量的甲酸存在,這足以說明一切。如果凶手足夠聰明的話,會在製取一氧化碳的裝置中間再加一個氫氧化鈉吸收酸的裝置,但這個塑料袋是否裝過一氧化碳氣體,真的讓我無法確定。”
“凶手處心積慮地對付林曉婷,到底是為什麼?”
“凶手一方麵要複仇,另一方麵,也是真正的目的,就是拿走那條銀項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