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楚歸晉知罃(1 / 2)

注釋

1 歸:送還。公子穀臣:楚莊王之子。連尹襄老:連尹是官名,襄老是人名。

2 知罃:晉國大夫,又稱荀罃,知莊子(荀首)之子。求:索取。

3 於是:在這個時候。荀首:晉卿,又稱知莊子,晉中軍帥荀林父之弟。

4 其:測度副詞,表示估計推斷語氣,相當於“大概”。

5 治戎:治兵,即交戰。

6 俘馘(ɡuó):俘,所獲生囚,馘,死獲。古代戰爭,割掉所殺敵軍的左耳或頭顱作為證明。知罃實被“俘”,而未被“馘”,此“馘”字是連類而及之詞。

7 釁(xìn)鼓:取血塗鼓,意思是處死。古代重要器物新成,必殺牲以祭,以血塗之,叫“釁”。古代有用俘虜祭鼓,這裏說“釁鼓”,等於說殺戮,未必真祭鼓。

8 即戮(lù):接受刑戮。

9 德:作動詞用,感恩。

10 紓(shū):緩和,解除。

11 懲:戒。宥(yòu):寬恕,原諒。

12 累:囚係,捆綁。

13 與(yù)及:參與其中,相幹。

14 其:疑問副詞,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難道”。

15 不任受怨:不應當受怨恨。不任受德:不應當受恩德。任,應當。

16 外臣:外邦之臣。當時卿大夫對別國君主自稱為外臣。

17 首:即知罃之父荀首。君前臣名,故直稱其父之名。其:假設連詞,相當於“如果”。

18 不獲命:沒有獲得國君允許殺戮的命令。

19 宗職:猶言宗子之事。

20 次及於事:按次序承擔晉國的政事。

21 偏師:副帥、副將所屬的軍隊,非主力軍隊。修:治理。封疆:邊疆。

22 其:兩句中的其字,都是肯定副詞,表示肯定判斷語氣。

譯文

晉人把楚國公子穀臣和連尹襄老的屍體還給楚國,用來換回知罃。當時荀首擔任晉國的中軍副帥,所以楚人答應了。楚共王送別知罃,說:“您恐怕會怨恨我吧?”知罃回答說:“兩國興兵打仗,下臣沒有才能,不能勝任職務,所以成了你們的俘虜。您的左右沒有把我殺掉取血塗鼓,而讓我回晉國去接受誅戮,這是君王的恩惠。下臣確實不中用,又敢怨恨誰呢?”楚共王問:“那麼感激我嗎?”知罃回答說:“兩國都為自己國家的利益考慮,希望使百姓安定,各自抑製自己的憤怒,以求相互寬恕,雙方釋放囚禁的俘虜,以結成友好。兩國友好,下臣不曾與謀,又敢感激誰呢?”楚共王問:“你回到晉國,拿什麼來報答我呢?”知罃回答說:“下臣無所怨恨,您也不受恩德,沒有怨恨,沒有恩德,不知道要報答什麼。”楚共王說:“盡管這樣,你也一定要告訴我你的想法。”知罃回答說:“托君王的福,被囚的下臣能把這把骨頭帶回晉國,我們國君如果加以誅戮,我死而不朽。如果由於君王的恩惠而赦免下臣,把我交給您的外臣荀首,荀首向我們國君請求,在宗廟裏誅戮我,我也死而不朽。如果得不到我們國君誅戮我的命令,而讓下臣繼承宗子的地位,按次序承擔晉國的政事,率領所屬軍隊去治理邊疆,即使遇上您的文武官員,也不敢違禮回避,將盡心竭力獻出自己的生命,不會有別的想法,以盡到為臣子的職責,這就是我用來報答您的。”楚共王說:“晉國是不能同它爭鬥的。”於是就對他重加禮遇而放他回晉國。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