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上麵的三位數字朋友.
謝謝東東狐朋友。您的感覺比我好,您好可以想到更遠的地方。
我寫這個東西,不是作研究,我還沒有這樣的能量。所以,隻是寫點,自己讀書的感想。正如您所言,未免想當然了。其實,我的東西,多數是想當然的,因為我不知道,該怎樣客觀地去表達。所以,朋友讀過,也就一笑罷了,曆史,未必就如我所言。
楚國確與中原不同,那是楚文化的發源地。能夠與中原文化相提的當隻有楚文化了。我的家鄉,自稱是越文化,我好像感覺不到什麼。
關於曾侯與隨侯,到底是什麼關係,可能要看。我寫主要是用史書,不太會考慮考古的成果。
關於申國,在我講周平王時,已談過了。
楚國在楚文王之前,就不強大,以為漢陽諸夏封在此是為了防備楚荊,怕是事後的推斷吧?
鄧曼,是曼姓,鄧是她娘家。古人,女子可以用國名加上姓來稱呼,比如齊薑、鄭姬、王姬。您說得對。不過我也沒說她姓鄧,嗬嗬
在魯桓公二年時,鄭莊公和蔡桓侯曾會麵,討論的問題就是楚國的潛在威脅問題。但到了魯莊公十年,公元前684年時,這個威脅真的來了。
蔡國在今河南省上蔡縣,此時的國君是蔡哀侯,也就是蔡桓侯的弟弟。蔡哀侯的祖先,就是在周成王時,反對周公旦的那個蔡叔度。周公平息了武庚、管、蔡之亂後,將蔡叔度流放。蔡叔度死後,周公知道了蔡叔度的兒子胡,是個有德行的人,就命他為自己封地魯國的卿士。在胡的治理下,魯國大治。因此,周公向周成王提出,封胡於蔡地,這就是蔡仲。從蔡仲到蔡哀侯已是十二世了。
這一年,魯莊公十年,息侯娶了陳國的公女,也就是息媯。從陳國到息國,要路過蔡國。而蔡哀侯的夫人也是陳國公女。蔡哀侯以為息媯是自己的姨,就邀請息媯進城。但在見到息媯時,行為不禮。也許蔡哀侯搞錯了,他將人家息侯的夫人,當成了他自己的夫人的娣侄了?在那時,一個國君可以同娶姊妹,或是姑侄。當然,這回,息媯這位陳國的女公子,並沒有隨她姐姐嫁給他蔡侯,而是息侯。
蔡侯對息媯不禮的事兒,就算息媯不說,別人也會對息侯講的。從息媯以後的言行看,我以為她是不會講的。息侯知道後,非常地氣憤。我們現在不知道,蔡侯究竟對息媯如何無禮,但息侯竟然想到了,用戰爭手段來解決,來報複。可見,他當是已忍無可忍了。
而息侯想出的辦法又很奇特,他不是直接與蔡國交鋒,而是請求楚王伐息,然後息請求蔡國救援,楚國再伐蔡國。不管怎麼說,息侯的意思是想借助於楚國的力量,來報複蔡侯的對其夫人的無禮之舉。
當楚文王見到息侯的使者,知道了息侯的想法後,當然願意。楚文王是這年的九月出兵,蔡哀侯被楚王打敗,並被俘虜到了楚國。看來息侯總算是報複了,心理上或許也可以暫時的安寧了。但其實,真正的仇家是他息侯自己請進來的,這位仇家就是楚文王。當然,蔡哀侯,他也會得到更大的安寧,隻是這個安寧,是他絕想不到的,也不想要的。那就是社稷被戮,妻子被擄。而死去的息侯,不會再有什麼感想了,心靈當然安寧了。
謝謝上麵的三位數字朋友.
謝謝東東狐朋友。您的感覺比我好,您好可以想到更遠的地方。
我寫這個東西,不是作研究,我還沒有這樣的能量。所以,隻是寫點,自己讀書的感想。正如您所言,未免想當然了。其實,我的東西,多數是想當然的,因為我不知道,該怎樣客觀地去表達。所以,朋友讀過,也就一笑罷了,曆史,未必就如我所言。
楚國確與中原不同,那是楚文化的發源地。能夠與中原文化相提的當隻有楚文化了。我的家鄉,自稱是越文化,我好像感覺不到什麼。
關於曾侯與隨侯,到底是什麼關係,可能要看。我寫主要是用史書,不太會考慮考古的成果。
關於申國,在我講周平王時,已談過了。
楚國在楚文王之前,就不強大,以為漢陽諸夏封在此是為了防備楚荊,怕是事後的推斷吧?
鄧曼,是曼姓,鄧是她娘家。古人,女子可以用國名加上姓來稱呼,比如齊薑、鄭姬、王姬。您說得對。不過我也沒說她姓鄧,嗬嗬
在魯桓公二年時,鄭莊公和蔡桓侯曾會麵,討論的問題就是楚國的潛在威脅問題。但到了魯莊公十年,公元前684年時,這個威脅真的來了。
蔡國在今河南省上蔡縣,此時的國君是蔡哀侯,也就是蔡桓侯的弟弟。蔡哀侯的祖先,就是在周成王時,反對周公旦的那個蔡叔度。周公平息了武庚、管、蔡之亂後,將蔡叔度流放。蔡叔度死後,周公知道了蔡叔度的兒子胡,是個有德行的人,就命他為自己封地魯國的卿士。在胡的治理下,魯國大治。因此,周公向周成王提出,封胡於蔡地,這就是蔡仲。從蔡仲到蔡哀侯已是十二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