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鬥廉的軍事才能
兩年後,魯桓公十一年(前701年)春,楚與貳、軫二國,談好準備訂立和平盟約。但另一個諸侯國鄖國,卻要反對楚國。鄖國在其南部邊境城邑蒲騷布置了軍隊,準備討伐來此與貳、軫締結盟約的楚人。鄖還聯合了隨、絞、州、蓼四國的軍隊,要他們一同參與伐楚。很明顯,反對楚國的勢力還是不小的。
而此時,前往簽約的楚國莫敖屈瑕已在路上了,雖然他帶有部分軍隊,但還是感到問題棘手,不知該是進還是退。陪同前去簽約的鬥廉認為可以這樣布置作戰方案,請屈瑕帶領部分軍隊住紮在郊郢一線,以準備抵禦前來進攻的四國軍隊,鬥廉自己帶上精銳的部隊,在夜裏向蒲騷發動襲擊。作出這樣的布置,鬥廉是源於如下的考慮,鄖人將軍隊布置在蒲騷後,就等待著四國的援軍到來,然後一同攻擊楚人。所以,由於蒲騷城還算堅固,在蒲騷的鄖軍不會特別地警惕。這正是楚可以利用的一個好機會。
但屈瑕認為兵力不夠,想請楚王派出增援的軍隊。對此,鬥廉講出了一句很有質地的話來,師克在和不在眾。而且他還舉了一個例證,就是周武王伐商紂王時的力量對比,周武王的兵力比商紂王要少得多,但卻打敗了商紂王。這裏的“和”是個可以好好琢磨的字,是和順、是和協、是和同、是和調,我們完全可以這樣地想下去。當一個集體是這樣的一種和的狀態時,其產生的力量,不是簡單的加法,而是乘法的結果。和當然不是同,和是指,在這個集體中的每一分子之間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相互補充。和是一種最佳的結構形式與其內容的最完美的結合。鬥廉以為,楚軍現在就達到了這樣的和的狀況,所以不用再請援兵。
屈瑕又要卜占一卦,還是鬥廉說,我們都有信心地毫不懷疑地認為我們楚軍必勝,為什麼還要卜卦呢?隻有我們把握不了局勢時,懷疑自己的能力時,才去卜卦呀。莫敖屈瑕聽從了鬥廉的意見。還好,鬥廉打敗了蒲騷的鄖軍,隨等四國見狀隻好罷手回國。屈瑕也與貳、軫二國訂立了盟約。結果是如此地簡單,但過程卻是如此地曲折。而曲折的過程,主要是在決策者的判斷與決斷上。這種判斷和決策就是人的意誌。而人的意誌,決定著一切,這就是廟算。
通過兩次的作戰,也就是鄾城之戰和蒲騷之戰,我們看到了鬥廉是一位優秀的軍事家,這就是楚材。不過此時的楚材,還在為楚王效力,可見,此時的楚國當是一個人盡其材的國度。因為,此時楚國確實在走向富強,楚王需要人才!當然,我們不是說莫敖屈瑕就不是人才,他也是人才,否者,楚王也不會用他為最高軍事長官了。而且他的實戰也是成功的。但他真是傷在他自以為是人才的感覺上的。
33、鬥廉的軍事才能
兩年後,魯桓公十一年(前701年)春,楚與貳、軫二國,談好準備訂立和平盟約。但另一個諸侯國鄖國,卻要反對楚國。鄖國在其南部邊境城邑蒲騷布置了軍隊,準備討伐來此與貳、軫締結盟約的楚人。鄖還聯合了隨、絞、州、蓼四國的軍隊,要他們一同參與伐楚。很明顯,反對楚國的勢力還是不小的。
而此時,前往簽約的楚國莫敖屈瑕已在路上了,雖然他帶有部分軍隊,但還是感到問題棘手,不知該是進還是退。陪同前去簽約的鬥廉認為可以這樣布置作戰方案,請屈瑕帶領部分軍隊住紮在郊郢一線,以準備抵禦前來進攻的四國軍隊,鬥廉自己帶上精銳的部隊,在夜裏向蒲騷發動襲擊。作出這樣的布置,鬥廉是源於如下的考慮,鄖人將軍隊布置在蒲騷後,就等待著四國的援軍到來,然後一同攻擊楚人。所以,由於蒲騷城還算堅固,在蒲騷的鄖軍不會特別地警惕。這正是楚可以利用的一個好機會。
但屈瑕認為兵力不夠,想請楚王派出增援的軍隊。對此,鬥廉講出了一句很有質地的話來,師克在和不在眾。而且他還舉了一個例證,就是周武王伐商紂王時的力量對比,周武王的兵力比商紂王要少得多,但卻打敗了商紂王。這裏的“和”是個可以好好琢磨的字,是和順、是和協、是和同、是和調,我們完全可以這樣地想下去。當一個集體是這樣的一種和的狀態時,其產生的力量,不是簡單的加法,而是乘法的結果。和當然不是同,和是指,在這個集體中的每一分子之間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相互補充。和是一種最佳的結構形式與其內容的最完美的結合。鬥廉以為,楚軍現在就達到了這樣的和的狀況,所以不用再請援兵。
屈瑕又要卜占一卦,還是鬥廉說,我們都有信心地毫不懷疑地認為我們楚軍必勝,為什麼還要卜卦呢?隻有我們把握不了局勢時,懷疑自己的能力時,才去卜卦呀。莫敖屈瑕聽從了鬥廉的意見。還好,鬥廉打敗了蒲騷的鄖軍,隨等四國見狀隻好罷手回國。屈瑕也與貳、軫二國訂立了盟約。結果是如此地簡單,但過程卻是如此地曲折。而曲折的過程,主要是在決策者的判斷與決斷上。這種判斷和決策就是人的意誌。而人的意誌,決定著一切,這就是廟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