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詞兒都和自己相關,說明那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事兒。
說到自慰你會臉紅嗎?暫且可以把它當自我安慰的縮寫好了!
千萬別誤會,這是一次“正經”的心理學普及,即便聽上去口味重了點兒。
為什麼放在一起說?
理由如下:
性是一切心理發展的動力:人類繁衍,社會進步,生活安定,情感有著落,都離不開性的驅動。不然,你就不會馬路上看到帥哥美女咽口水,花癡男女比比皆是。白富美永遠有市場,肌肉男倒未必,在攻受的世界裏,受受也有很大市場,關鍵是要美得性感,美得單純。
自慰是性體驗中最先要完成的事兒,世界上幾乎沒有一個人沒自慰過,隻不過形式略有差別而已,為的都是滿足性衝動。男女有別,在性上更是如此,對自己身體探索的願望如滔滔江水永不停歇。
當一個人難以和外界建立通暢的聯係時,多半都是“自慰狀態”。這是個隱喻,指的是一個人享受自己的時間、空間、經曆、感受,任憑外界怎麼好奇也不可能開放,各種滋味隻有自己知道,這和自慰多像。
自戀的人會用各種方式尋找證據印證自己的好或者不好。對,一個擁有消極信念的人也會固執地堅持自己的信念,你很難傳遞給他/她不一樣的東西,這就考驗谘詢師的耐心、抱持能力(在人際關係層麵和互動中的情感關係中,感知自己和回應他人的能力 )。不然,我們可以用弗大爺的話來保護自己的自戀說:人家鼻祖都說自戀是無法接受分析的,我幹嗎較這個勁?
用一個方法自檢,就是我們說的ABC理論,A(刺激事件)、B(對事件的看法)、C(情緒)。你會發現最終導致自己不爽的不是這個事情和做這個事情的人,而是你對這個事情的態度和看法。如你被人踩了一腳,對方也沒有跟你道歉,你一定很生氣,可當你發現對方是個盲人時,你還會生氣嗎?
而改善情緒的辦法就是改變B,改變自己對事物的態度,於是你會發現就算同樣一件事情,不會有以前一樣的情緒了。恭喜你,成長了。
信念則是我們從小建立起來的自動思維和對自己的基本判斷,以及你是否接納自己的所有方麵。如你是不是一個可愛的人,或者值得被愛的,充滿活力的,有能力的,有魄力的等。當這些都是負麵或猶豫不決時,人是不可能有好感受的,在人際交往中這些信念都會第一時間冒出來幹擾對自己和他人的判斷。
如剛到一個新公司,老板和其他同事有說有笑,一個樂觀的人會覺得這很正常,畢竟自己剛來,大家都不熟悉,暫時參與不到這個場麵中也不會覺得受冷落;而有的人就會覺得被排擠,似乎大家有意要疏遠自己。
天地良心,人家根本沒有這個想法,沒準兒人家以為你剛來,過於熱情地打招呼怕你不自然呢。看吧,真正的根結不在於別人怎麼看你,而在於你自己看自己,這就是自戀的一部分,愛自己沒錯,而要有一個通透的認識,很不容易。不然,愛來愛去愛出病來了,最後還得找心理谘詢師去。
任何職業都不比谘詢師最忌諱的就是這種無所不能感,沉浸在自慰的樂趣裏難以自拔,如同自顧自地享受被信任和依靠的感覺,來訪者似乎把心理治療當成了解脫困境的唯一一條路,若自己幫不到對方,會很容易自責甚至羞愧,這就是天大的危險了。
而往往,很多人不信這個邪,要去挑戰,這就是自戀的另一個層麵——無所不能感(怎麼想起了堂吉訶德)。這時需要趕緊回爐做個人成長,這個世界上本沒有真正的拯救者,有的隻有不斷自我提問下的覺知和領悟,這個層麵上,眾生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