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得其樂地做一個快樂的女漢子,而不是一個壓抑的女漢子。
找到女漢子和女神之間的平衡點,才不至於要麼被膜拜到底,要麼被忽視到底,後麵指的是因為自己的強而喪失很多本來該給女人的關注與照顧,懂得示弱也是美德。
說了四種情緒狀態了,動機呢?形成原因呢?一個女漢子是怎樣煉成的?
1.生物基礎:我們是被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創造的,繼承著兩性的基因,某種程度上一半是男人一半是女人,這完全是正常的,純粹的男人和女人不過是社會性別屬性的規範,而實際是,往往我們會稱讚一個做一手好菜的男人和一個可以領導一個企業的女人,可見,反差下的成就更吸引人。
2.耳濡目染:有個女漢子的媽,認為女人就該那樣,什麼也不恐懼、不害怕,負責任,懂擔當,豁達,爽快,真誠,有規則,行動力強,甚至暴脾氣發過就算了,從來不記仇。看吧,男人恐怕都很難做到這點,而女人會用自己那獨特的母性包容感,成為一個超級好的容器,所以依葫蘆畫瓢就完成了。
而需要提醒的是,有這樣的媽媽固然好,省去很多該向爸爸去學習的品質,比如有擔當、自控、守規則,而副作用是對男人的挑剔,當一個女人能力過於強大且這些能力都和男人重疊時,就到了一個關鍵時刻,那就是要及時地把這些功能還給男性(主要是家庭中的父親,讓孩子認同父親身上男性的特質)。那樣,女孩子才能更好地接受自己女人的身份,男孩子才能認同自己男性的魅力。而無疑,一個女漢子的媽媽很有可能配著一個相對弱的爸爸,那麼上麵說的認同就很難完成了,至於說問題,恐怕會多種多樣,此處不單獨說,不然篇幅不夠,簡單說就是,女漢子是有可能遺傳的。
3.外界促成:指的是經曆中遇到的一些人和事兒了不得不讓自己成為一個女漢子,因為慢慢會發現誰都靠不住,前提是我們不能無條件地去依靠,不然對方會覺得我們不可理喻,有失大女人的氣度。好嘛,一方麵要如母親般的包容,一方麵又希望我們獨立不黏人,於是,當意識形態不同時,對感情的態度肯定也不同,偏差會造成溝通難以進展,從而女人會覺得自己找不到對的人,還不如從此一個人倒也自在,事實也會證明,有些事情離開了男人一樣可以,除了生孩子以外。
4.性別角色特質:我們的性別意識是怎麼建立起來的還記得嗎?那離不開父母的任何一方,在他們身上,我們去尋找男人與女人的特質,並且從無意識模仿到有意識地學習,才能把自己身體裏關於男性和女性的部分充分激活,怪不得弗大爺說每個人其實都是雙性戀,就看後天自己更多地認同哪個方麵了。
5.時髦:時髦且能流行,就說明它有多切合時代,就算早晚要被新的事物和名詞替代,但最起碼,此刻,它映照著無數女孩子心理的那部分爺們兒的魂,所以跟風也是必要的,就算僅有一絲的男性特質,也會說自己是女漢子。
谘詢中也會接到這樣的來訪者,就是那種風光到你根本不相信她還能過得那樣苦,這裏的苦指的是女漢子三個字背後要承擔的東西,如孤單、壓力、渴望、錯過,這些都源於女漢子傳遞出來的無畏感,對,無畏感,而這個是很具有迷惑性的,一個真正無畏的人是不用類似標簽似的東西命名自己的。
一個個性趨向成熟的人會一眼望過去讓人感覺舒服、安全,有個性但不具備侵略性,有學問但不賣弄,有困難就求助不會裝大頭,自然生動,自信但同時謙虛的人。知進退不單單要反映在事情上,更要反映在處世哲學上。
提到女漢子還是讓人不自覺得會心一笑,這是個可愛的稱呼,符合時代要求,更符合流傳性,可惜的是追溯不到發源地了。
最後,祝普天下所有的女漢子們懷揣一顆不死的少女之心,可以“腐敗”到底,也可以青春“賣萌”,願永遠快樂、幸福,包括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