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了女漢子,就不能不說偽娘。
此刻腦海中浮現出一些青春逼人、甜美可人的類女性化,甚至比女人還女人的男人。想必不單單是動漫裏,生活中也不難遇到這樣的人,話說好看的誰不喜歡多看兩眼啊。很萌的男孩子,會讓很多顏控淪陷,包括姐。
在國粹京戲裏,在電視節目很火爆的表演裏,人們越來越多地看到男扮女裝的演出,我們管它叫反串。國粹尤其經典,大家的傳統審美一點點地被修正。
偽娘,ACG專用名詞兒,多為禦宅使用,喻指那些天生擁有接近於或言等同於女性的美麗相貌、身材,同時擁有男女兩性魅力,即在女性眼中擁有男性魅力,在男性眼中擁有女性魅力的男性人物。
偽娘,拆開來,“偽”意不真實,與“正”相反;“娘”,少女、女人,不能狹義地理解成生了孩子的女人。ACG中對於年輕漂亮的女孩子多用娘來表示,再給點兒有力的證據好了。“娘”,形聲,從女,聲良,繁體字從女,聲襄。名詞,本義為懷有身孕的婦女,後引申為婦女,且多指妙齡少女。
有次某唱歌選秀節目出現了位“驚為天人”的男生,大大方方女裝打扮,熱度足以讓那個節目多了話題性,也從那時開始,“偽娘”兩個字便迅速從ACG界走進了大眾的視線裏。
很多人對偽娘不喜歡、排斥,多半源於大眾傳統審美的桎梏,我們從小就被灌輸男孩子是什麼樣子,女孩子該是什麼樣子,英雄與美女向來都是兩個陣營的典型代表,而處在中間位置或者互換位置就顛覆了人們的傳統,而往往越這樣越增加了某種魅力,不是嗎?
從如下幾個群體和層麵說:
1.對大眾來說:“習以為常”四個字成了一個緊箍咒,習慣一旦被突破就變成了另類,那是人們舊有模式在起作用。
認知一旦形成很難改變,就像我們經常走一條熟悉的路,就算有人告訴我們一條捷徑,出於習慣,多數時候我們也不可能第一時間去走那條新的近路,原因就在於習慣被打破就麵臨著很多未知和不可預測。盡管目的一樣,可過程的變化在心理層麵還是會引起小小的恐慌的。關於偽娘的情況也一樣,想象一個特“爺們兒”的人會馬上認同偽娘嗎?太難了。有的爺們兒甚至會騰地站起來揮舞著拳頭罵三字經,好像人家一旦“娘”自己也會跟著“娘”。
注意,此刻就有意思了,在心理學上,這屬於過度預測危機,超我強到自己可以是個衛士般捍衛“大眾習俗”,而這顯然是個不折不扣的“防禦”,讓自己和那些邊緣劃清界限。
2.對宅女、腐女來說:多數顏控得一塌糊塗。在我們眼裏,愛是美好的,人性是美好的,世界是美好的,足夠了。ACG也好,現實生活中也好,一個養眼的男生是沒有錯的,女孩子裏也有帥氣一族啊,頂多被說成假小子,怎麼就對偽娘有那麼多“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