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插一個“異類觀點”,精神病是社會性的,或者說社會也會患上精神病,你信嗎?這個說法是否又顛覆了一些人的慣常思維,包括同行?
這不是空穴來風,如同弗大爺在維多利亞時代研究癔症一樣,想必那個年代會“盛產”一些雷同的“病人”。而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特色的“病人”,戰爭、自然災難,天災人禍對人類精神的影響和挑戰是不爭的事實,不然,就不會有戰爭症候群、創傷症候群、留守兒童等現象了。而這些群體的現象,在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下,顯然又會有不同的表現。
可見,精神世界的活動不單單是精神世界的,而背後又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大背景”。所以說,社會病了,社會裏的人也會跟著病。神經症的層次也和整個社會的發展程度息息相關,一個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有大事件發生的國度,預示著背後有個看上去穩定而實際上可能很不穩定的“大社會”。
3.對性別優勢來說:男人的社會和家庭位置決定著他似乎“必須”成為主流支柱,這個“優勢”也是雙刃劍,一方麵給了男人無數社會資源,另一方麵,似乎必須要表現得像個男人才會得到更多的資源,才會被其他同類看得起,才會被女人簇擁,若女性特質明顯似乎就背離了男人這兩個字。
如果一個男人擁有柔美的外表,而這外表成就了一種負擔。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難道還要因此而埋怨父母給自己生了副漂亮的樣子嗎?而似乎,對兒童,我們都習慣用漂亮,可成年男子,我們很少用漂亮來形容,到底是思想禁錮了言語還是言語禁錮了思想?
而一旦男人女性化,似乎就丟了某些特權。特別在主流空間,首先要經得住異樣的目光,然後就是容易被邊緣化,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不是“歧視女人啊”?
當然,有不同意見大家盡管拍磚,不然,你怎麼解釋為什麼男人一旦女性化了就會招來非議,而女性男性化有時候卻被欣賞呢?這就是典型的男性霸權(我不是女權主義者,我僅是一個心理谘詢師,混合一些社會學和人類學以及性別存在的意義來說的)!
4.對創作偽娘的人來說:前麵說了作者創造人物的心理學動機,此刻把偽娘單拿出來說,他的特殊性值得我們仔細說說,不然,他很可能會更邊緣化,而我們這本書顯然不想遺漏他。
同性愛與異性愛在心理學深層次上沒有任何區別,攻與受,硬朗與陰柔,爺們兒與偽娘,無外乎是一種心理上的界定。
在動漫等文學創作方麵,偽娘作為一個微妙的位置有它很獨特的吸引力,文學創作者可以在裏麵遊刃有餘地創造,可以賦予它女人的一切特性,也必然有男人的核心思維。這種反差讓看的人難免有時分不清到底看的是男男愛還是男女愛,而這似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設計人物個性、關係方麵多了更多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