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是職業心理谘詢師,在前麵介紹了女漢子和偽娘,不免讓人遐想(或者瞎想)這些是不是心理障礙或精神病。在結束之前我需要重申一下,對於宅、腐、控、萌等新生或衍生的精神現象,不能輕易就認定屬於精神“有問題”。
當然,並不排除其中有些符合精神病的診斷標準、真的有精神障礙的,但正如某個樓裏有人診斷出了精神問題,但不能說這個樓的人都是精神病一樣。我們僅是在對這些現象進行精神層麵的分析和探討,並不是在做心理谘詢或診療。而且因為有自由發揮和創造的空間,能夠隨意表達自己的個性,或許這些群體中的大多數人比一般人群精神更“正常”也說不定,這個有機會我們可以多做些調查。
確實有一種精神障礙稱為性別認同障礙,但需要注意,女漢子、偽娘和性別認同障礙是兩碼事兒,更多是一種流行的個性標簽。女漢子最多是表現得比較強,在心理特征上還是絕對的女性;偽娘在心理上認同自己是男人且沒有衝突,隻是外表生得顧盼生輝而已。
性別認同障礙,又稱性別認同或性別識別障礙,指的是對自己身份性別的認識、言語行為和自己真實的性別(生理解剖結構)相反,即在穿著和行為、愛好上堅持否認自己的真實性別。
《男孩別哭》(Boys Don't Cry)是部經典的電影,經典得讓人徒生很多憂傷。
一個不接受自己性別身份的女孩子抗爭了一輩子(她的短短的而又長長的一輩子),穿男裝,混跡在男人群體裏,交女朋友,他(她)漂亮、有擔當、清瘦、認真、執拗、單純、善良。他(她)想要的一點都不多,無外乎就是別人拿自己當男人看,而明明他(她)的生物屬性是女人。可見,這個世界跟他(她)開了一個好大的玩笑,這種不統一注定讓他(她)命運多舛,最終走向悲劇。
話說性別認同障礙的說法既然存在,就說明,在自然界,人類作為一個物種,就存在對性別存疑的現實,比例一定是少數的。而不能忽略的是這個群體的心理建設,坊間很容易把這個當病看待,也有人把娘娘腔、偽娘和性別認同障礙混在一起說,此刻必須借此機會澄清,以下把幾個容易歧義的做個比較。
1.偽娘與變性者、跨性別者:前後兩者有本質區別,前者認可自己男性身體且不存在要改變的動機,隻是樣貌更清秀,有時具備一定“迷惑性”。尤其對大眾審美是個挑戰,你一時半會兒無法適應一個男人竟然出落得如此標誌,而且偽娘的性傾向是朝向異性的。
變性者樣貌也偏清秀,最出名的變性藝人大陸有金星,台灣有利菁,韓國有河莉秀等,他們是不接受自己男性身體和性別的,心裏認可的是女性世界的一切,所以,男兒身女兒心,這種錯位必須通過變性手術才能歸位。這樣的事情如同糾正一個天生的錯誤,其實很多時候,變性對有些人來說是好的,這樣從裏到外就統一了,而人的身心一體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