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導彈(3 / 3)

在野戰防空體係中,研製種類、裝備數量最大的武器係統是近程防空導彈。它成為各國野戰防空的中堅。它的主力地位奠定是有曆史原因的。直到20世紀70年代為止,傳統的觀念還是以火炮-為主要防空力量。防空導彈隻是作為補充。但一般來說,高炮的火力範圍為4千米左右,它隻能對付實施臨空投彈轟炸的轟炸機和殲擊轟炸機。隨著空襲兵器的迅速發展,特別是精確製導武器的問世,以火炮為主的野戰防空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戰爭的要求。在越南戰爭中,美軍對越南的攻擊充分顯示了空地導彈和反輻射導彈等精確製導武器在奪取戰鬥勝利中的強大力量。

在歐洲,隨著蘇聯戰術空軍前線強擊航空兵武器裝備的不斷進步,他們對地麵機動作戰部隊(包括坦克、機械化部隊和其它軍事目標)的攻擊已從使用普通鐵炸彈臨空轟炸、機炮射擊向機載精密製導武器對地攻擊發展。由於普通炸彈對裝甲車輛無濟於事,而且由於投彈距離近,載機易受地麵火炮的射擊。因此蘇軍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以戰鬥轟炸機、武裝直升機為平台,廣泛裝備各類對地攻擊導彈以對付北約地麵裝甲部隊。裝備空地彈和高性能探測、觀瞄儀器的新型作戰飛機成為地麵機動裝甲部隊的最大空中威脅。野戰防空從以火炮為主轉變到以防空導彈為主成為20世紀70―80年代野戰防空的大趨勢。

雖然各國早就研製了多種中程防空導彈,但隨著作戰飛機、直升機的低空性能進步,戰場上的一些重要保護目標,如雷達站、空軍基地和裝甲編隊等,越來越容易受到包括從中程導彈防區外發射的空地彈到盤旋在地麵雜波中的直升機等的威脅。雖然中程防空導彈係統也可以提供保護,但這些係統采購維持費用太高,無法滿足大規模配屬機械化部隊執行隨行保護的要求,從作戰方麵考慮,這些係統組成龐雜,機動性相對較差。而超近程防空係統雖然機動性好,但射程卻隻有1~6千米;另外其雖然成本低,但僅限於使用肩射型發射裝置時,一旦采用車載發射裝置時,性價比會迅速下降。那麼,最好的選擇是什麼呢?那就是射程6~12千米的近程防空係統。

射程為12~15千米左右、射高在6000米左右的空域是一個比較獨特又十分重要的空域。負責這一空域的近程麵對空導彈,其火力覆蓋區域的上界與中遠程麵空導彈主要負責的空域相重疊,下界與超近程麵空導彈負責的空域相重疊。這一空域的另一個特點是正好處於熱成像儀或前視紅外裝置、電視攝像機和激光測距儀等光電傳感器的有效作用範圍之內,可以實現多傳感器製導。該係列的導彈武器係統既可自主承擔野戰或要地的主要防空任務,又可與中遠程防空導彈武器係統和超近程防空導彈武器係統組網,以形成完整的防空體係。因此,各國陸軍都以近程低空防空導彈係統作為隨機械化部隊一同行動,掩護在戰術地幅內前出的營級分隊或上述點目標。

要擔任此重任,首先要能夠對付先進的空中威脅,這是81式采用相控陣雷達的主要原因。要能夠進行大批量生產成本要適中,因此81式將射程選在7千米,這對於20世紀70年代的固體火箭技術來說不是難事,而且采用紅外導引頭肯定比任何形式的雷達導引頭要便宜。另外要與坦克和機械化步兵一起作戰,同時要用於保護固定的設施,係統應具有很高的機動性。因此81式選用高機動底盤,但出於日本國土狹窄,有限的係統需要經常機動考慮,沒有發展固定型.這也是結合實際的演繹。從這幾點上看,81式的射程選取和係統組成以及整體性能取舍是成功的。

由於日本自衛隊向來對81式的具體性能、參數和作戰使用情況等嚴密封鎖,外界甚至忘記了它是世界上第三種投入使用的相控陣防空導彈係統。下麵我們就根據零碎的日方資料一點點揭開這種隱藏不露的暗箭的真實麵貌吧。

81式係統組成為導彈、發射車和火控車,以排為火力單元,每個導彈排裝備兩輛導彈發射車和一輛火控車,總人數為15人。作戰時,發射車通常配置在離火控車周圍300米半徑範圍內,火控車用100米長的電話線與發射架相連,互相傳遞信息和通話聯絡。

導彈采用正常式氣動布局,動力為一台單級固體火箭發動機,最大推力為8400千克。戰鬥部裝填烈性炸藥質量9.7千克,最初殺傷方式為連續杆式,後來改為破片殺傷式以提高對高速作戰飛機的殺傷概率。出於保險考慮,戰鬥部在使用近炸引信的同時,還有備份的觸發引信,近炸狀態的有效殺傷半徑為5~15米。雖然陸自和東芝公司嘴上都說導彈是自行研製的,但從彈體結構上看,明顯仿英國輕劍導彈的布局,僅將頭錐改為圓形,以便於裝紅外導引頭。整個彈體為一細長的圓柱體,氣動布局采用無前翼常規式,在彈體中後部裝有4個後掠角很大的彈翼,控製翼在導彈尾部。彈翼均按十字形配置,並處在同一平麵上。導彈平時放在充氮氣的包裝箱內密閉保存,隻有裝填導彈時才打開。按照設計指標,導彈應該在10年內不必開箱檢查。但陸自為了保險,也為了提高訓練強度,一般在導彈保存期限超過2/3之前都打掉了。因此現有的81式導彈都很“新鮮”。

81式導彈的導引頭為被動紅外導引頭,工作在4.1微米波長上,由於設計時美國紅眼睛超近程導彈已經問世,機載的響尾蛇正在進行“提高靈敏度改造”計劃,因此東芝公司對這些已有型號多有借鑒。其導引頭與美國毒刺導彈的類似,采用了寬視場探測器和旋轉調製盤,旋轉頻率為1~3KHz。另外還裝有噪聲抑製器,以便消除探測器接收的噪聲、調製盤自身產生的噪聲和背景噪聲對紅外導引頭的影響。導彈發射前,紅外導引頭掃描寬度由地麵火控計算機進行程序控製,將掃描帶寬縮的很窄,這樣可以避免陽光幹擾,81式導彈受陽光幹擾的平均死角約為1.5度,這比美國的AIM-9K響尾蛇以前的型號都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