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發燒友的“新玩具”:小米路由器(2 / 2)

為了做小米路由器,黃江吉和唐沐特意購買了市場上銷售的網絡存儲器NAS產品回家試用。工程師出身的黃江吉花了幾乎一天時間才把它設置好。而產品設計出身的唐沐研究了半天之後,糟糕的用戶體驗讓他一怒之下放棄了設置。

吸取這些教訓,“非常易用”變成小米路由器首先要具備的體驗。唐沐曾考慮給小米路由器直接裝一塊屏幕,以便用戶直接操作,後來他放棄了這個想法,因為用戶沒有直接操作路由器的習慣,裝上一塊觸摸屏不過是增加成本,他說:“屏幕根本不是一個路由器要考慮的東西,手機、電視、平板電腦等所有的終端都是你的屏幕。這個想象空間很大,使用空間也很大。”

黃江吉的一條微博透露出研發的日常:為了把小米路由器做成能夠跟用戶流暢交互的產品,黃江吉和唐沐正常工作日就在辦公室裏搗鼓各種新玩具,把事情從不明白搞到“啊哈”,把工程師、產品經理拉進來一起折騰,碰撞,直到“幹吧”。回家後,他們會繼續在米聊群裏與大夥討論產品和技術直到睡覺時間。正是把這種創業的激情拿來做產品,才有極致的作品出來。

接下來,公測又成了新的難題。一天晚上,黃江吉、唐沐在黎萬強辦公室琢磨應該怎麼通過產品表達真誠,把路由器拆了又裝。此時,“拆裝”這個想法就迸發出來了。黎萬強覺得讓用戶像組裝宜家家具一樣來“拆裝”,符合小米公測招募極客用戶群的精神屬性,也是直接讓用戶感知品質的最好方式,更能提供無法形容的參與感。大家對小米路由器很有信心,敢讓其“裸奔”,敢讓用戶看到主板。用什麼把這些部件裝起來呢?黎萬強從書架上拿出一個木盒子,說:“最奢華莫過於原木盒裝。”於是,三個人興奮地捧著一木盒子路由器零件去和雷軍對談,雷軍評價:“創意一百分,可以幹!”

小米路由器的拆裝版,從外箱到內飾,從說明書到提供的螺絲刀,都選用了最好的材料。整體成本超過1 000元,小米隻收取用戶1元。雷軍說:“這種玩法前所未有,連小米的組裝工廠富士康剛接到要求都驚呆了。”

小米的獨特玩法以強烈的極客趣味和精致感震撼了用戶。他們紛紛在微博、微信曬出組裝過程,與朋友比拚組裝速度。2013年冬天,蘋果公司創始人之一的史蒂夫·沃茲受邀到訪小米,還親自組裝了一台小米路由器:“這就是我要的產品……路由器會成為家庭私有雲的中心。”

的確,在雷軍的設定中,小米路由器將是未來智能家居的信息交互和流量吞吐樞紐,是“家庭控製中心”。2013年,智能家居市場尚未啟動,也沒有一套統一的底層傳輸協議標準,雷軍也無法以一家企業或一款產品來力挽狂瀾。所以,他不打算把步子邁得太大。作為一個懂得布局和事先綢繆的人,他知道若要把家電、家居的硬件產品與小米路由器連接起來,開發團隊需要和越來越多的開發者配合,這就是他後來打造生態鏈的初衷。

開發一款產品,市場檢驗就好像一場考試。關於小米路由器,後來小米內部曾複盤反思,一致認為小米路由器並不成熟,在產品邏輯上的問題是“定義得過沉、過重,成本也過高,硬盤是最大的成本”。若與小米電視來比,電視雖然有些操之過急,但是,本質上,產品是在做減法,將重點突出、降低成本。而路由器的思考並不成熟,小米在人工上賦予了它太多東西,這是創業公司常犯的一個典型錯誤。

由此,小米開始反思單品擴張道路的不足與失誤。小米副總裁劉德後來說:“內部在反思,應該用什麼樣的精神做什麼樣的領域。”最終的結論是,小米應該以極客精神服務90%的用戶,這才是小米擅長的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