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顛覆傳統教育模式(1 / 2)

當然,一些絕對不能做的事,例如事關生死的問題,像有毒的東西不能吃,尖銳的東西不能碰等等,都是應該嚴格遵守的,除此之外,或許讓孩子自由發揮會更好一些。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技巧,讓他們展現自己的長處和技巧,他們會非常高興,因為這樣會得到讚美,受到鼓勵,從而會更加努力地去發展自己。

為什麼非得讓每個孩子都學一樣的知識,用一樣的方法,走一樣的道路呢?

雖然漢字在表意功能和造型藝術上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書法、篆刻的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段確實提高了我們的欣賞水平和藝術創造力,但對初學漢字的孩子來說,它複雜的筆畫和書寫,在很大程度上也束縛和禁錮著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反應速度,壓抑了孩子的智力和潛能的開發,尤其是在幼兒時期的啟蒙教育中,過分強調漢字的書寫是值得懷疑的。且看漢字的用筆方法:

橫:下筆稍頓,然後迅速引筆鋒向右行,收筆時稍作停頓。

豎:下筆稍重,即引筆向下行,到收筆時作停頓。

點:下筆稍輕,略頓收筆提起。

撇:下筆稍重,隨即引筆向左下方撇走;用力逐漸減小,迅速提筆。

……

強調一筆一畫地寫,每一筆的運筆過程都規定得清清楚楚:怎樣起筆,怎樣運筆,怎樣收筆,如何提、按、頓、挑;什麼叫逆鋒,什麼叫順鋒;輕重緩急如何把握……這些過筋過脈的細微之處,就是大人,不經過嚴格訓練也是難以做到的。

在崇尚素質教育的今天,從一年級就開始的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對孩子來說不亞於一場持久戰。這種強製性的學會某些規範,會使孩子產生厭惡心理。因為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需要活潑、奔放、灑脫。他們的心理年齡和生理年齡決定了對學習的興趣持續時間不會太久,超過一定的限度,他們就會不耐煩,不高興,再也學不下去了。

孩子需要新鮮的刺激,這種刺激能激發他們的好奇心。發自內心的好奇心是一種原動力,而在學校的模式化教育中,這種原動力卻常常遭到壓抑,使孩子們失去了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孩子不主動了,老師也就隻能硬灌,教育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被動導致消極,消極導致無效,無效導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處於無助的境地。

不擇手段地摧毀孩子好奇心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成人沒有好奇心了,我們的好奇心早已被功名利祿剝奪。去讀讀王爾德的《小王子》吧,去看看我們在孩子眼中是多麼勢利。我們要求兒女過早地進入我們的世界,而我們對孩子的世界卻一無所知,更不打算走進去。

――莫沫

當然,一些絕對不能做的事,例如事關生死的問題,像有毒的東西不能吃,尖銳的東西不能碰等等,都是應該嚴格遵守的,除此之外,或許讓孩子自由發揮會更好一些。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技巧,讓他們展現自己的長處和技巧,他們會非常高興,因為這樣會得到讚美,受到鼓勵,從而會更加努力地去發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