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孩子的利益高於一切(1 / 1)

“真好玩,我再看一遍《烏鴉喝水》就睡覺”。說完又來了精神。

“也許是烏鴉的誘惑。”我和妻子悄悄地說。

“爸爸,你還是把我不會寫的字貼在牆上吧。明天早晨我一定會寫。”

就這樣,王京的學習充滿了樂趣,也充滿了刺激。不需要我逼迫,他自己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因為學習本身就是快樂的,甚至是幸福的,因為學習給了他成功的感覺。每天都有新的知識,每天都有新的成功,而這成功並不是輕易獲得的,付出了汗水,成功才更加寶貴,更有價值。

我自己也漸漸地熟悉了王京的課本,書上的內容也變成了我們的口頭禪。當他有點洋洋得意的時候,我會笑著說:“你可不要做《美麗的公雞》哦!”我用課文替代了“驕傲”二字。在我們的日常交談中,《小貓釣魚》替代了“三心二意”,《孔融讓梨》替代了“禮讓、無私”……

這樣的替代即使是爸爸的斥責,也會變得親切,而他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了課本中的知識,還能活學活用。

“如果說《植物媽媽有辦法》,爸爸更有辦法,蒲公英的媽媽給孩子們準備了降落傘,我則給你準備了更好的學習方法和讀物,隻要你照我說的辦……”兒子點著頭,眼眸裏滿是清純與信任。

此時,我對自己的方法已經充滿了信心,這其實沒有什麼難的。如果說這種方法對施教者有什麼特殊要求的話,那就是耐心和付出,把自己放在第二位,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一切以孩子為本。一切為了孩子,教育的目的和方法,也以孩子的個性和需要來設計。有了這樣的出發點,何愁找不到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又何愁孩子不能健康地成長起來呢?

許多家長也為孩子付出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拿他們的話說,也付出了大量的“愛”,也把自己放在第二位甚至放在末尾,但卻事與願違,收獲的不是王京似的優秀,而是孩子的抵抗和憤怒。為什麼?因為他們的“愛”沒能建立在理解孩子的基礎上,孩子不能接受父母“愛”的方式,就像高壓電遇到絕緣體。

――莫沫

“真好玩,我再看一遍《烏鴉喝水》就睡覺”。說完又來了精神。

“也許是烏鴉的誘惑。”我和妻子悄悄地說。

“爸爸,你還是把我不會寫的字貼在牆上吧。明天早晨我一定會寫。”

就這樣,王京的學習充滿了樂趣,也充滿了刺激。不需要我逼迫,他自己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因為學習本身就是快樂的,甚至是幸福的,因為學習給了他成功的感覺。每天都有新的知識,每天都有新的成功,而這成功並不是輕易獲得的,付出了汗水,成功才更加寶貴,更有價值。

我自己也漸漸地熟悉了王京的課本,書上的內容也變成了我們的口頭禪。當他有點洋洋得意的時候,我會笑著說:“你可不要做《美麗的公雞》哦!”我用課文替代了“驕傲”二字。在我們的日常交談中,《小貓釣魚》替代了“三心二意”,《孔融讓梨》替代了“禮讓、無私”……

這樣的替代即使是爸爸的斥責,也會變得親切,而他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了課本中的知識,還能活學活用。

“如果說《植物媽媽有辦法》,爸爸更有辦法,蒲公英的媽媽給孩子們準備了降落傘,我則給你準備了更好的學習方法和讀物,隻要你照我說的辦……”兒子點著頭,眼眸裏滿是清純與信任。

此時,我對自己的方法已經充滿了信心,這其實沒有什麼難的。如果說這種方法對施教者有什麼特殊要求的話,那就是耐心和付出,把自己放在第二位,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一切以孩子為本。一切為了孩子,教育的目的和方法,也以孩子的個性和需要來設計。有了這樣的出發點,何愁找不到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又何愁孩子不能健康地成長起來呢?

許多家長也為孩子付出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拿他們的話說,也付出了大量的“愛”,也把自己放在第二位甚至放在末尾,但卻事與願違,收獲的不是王京似的優秀,而是孩子的抵抗和憤怒。為什麼?因為他們的“愛”沒能建立在理解孩子的基礎上,孩子不能接受父母“愛”的方式,就像高壓電遇到絕緣體。

――莫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