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上班那會兒,單位恰好有一台120照相機,平時單位搞活動就用它照集體照。一次,單位讓我洗相片,我別提多高興了。回到家,我自己買了一卷膠卷,跟全家人一起照了個痛快,還好我跟五叔學了一些照相的方法,照出來的相全沒有浪費。
懷舊時分
想起當時照相的情景總是很像笑,傻傻的表情,緊張的動作好像木頭人一般,現在好多了,家中買了數碼相機,不怕拍得不好,更不怕浪費膠卷了。
5被視為瑰寶的課外讀物——小人書
提起小人書,不少人都會說出一連串人們耳熟能詳的名字來:《東郭先生》、《鐵道遊擊隊》、《三國演義》、《青春之歌》……我們這代人大都是伴著小人書成長起來的,最早從小人書中認識了林黛玉、認識了宋江、認識了邱少雲、黃繼光、董存瑞。
那時候的小人書一般為64開大小的,比現在的課本的一半還小,每一頁都有一幅圖,下麵注有簡單的說明文字,用比較專業的術語講,就是連環畫。
那時候,家裏沒有電視機,沒有遊戲機,當然也沒有那麼熱鬧的兒童樂園,有的隻是小人書。小人書圖文並茂,即使有不認識的字,對著畫麵也能猜出個大概。人們就是在小人書的陪伴下漸漸長大,然後在不知不覺中遠離兒時的“朋友”。
記得七歲那年,哥哥從鄰居那兒借了一本《沙家浜》,他看完後我跟著看,興奮得翻了一遍又一遍,晚上睡覺都抱著,寶貝似的,生怕被別人拿去。後來哥哥看我實在喜歡,就求鄰居將它送給了我。那一段時間,我天天心裏美滋滋的,自己終於有了一本小人書,做夢都在笑,走路都輕飄飄的。
可是後來,我終於按捺不住,把它拿到了學校去炫耀,被同桌借了去。盡管他當時保證第二天準還,並且不損壞一點點兒。可是同桌還是失信了,我的第一本小人書就這樣被他弄丟了。當時我既生氣又傷心,好幾天都吃不下飯,跟同桌的關係也不如以前好了。
後來家裏的條件好一點了,哥哥給我買了許多小人書,印象最深的就是成套的《紅樓夢》了。記得《紅樓夢》一共二十本,是磚紅色的封麵封底,古香古色,我特別喜歡。每一本的書名都不一樣:“寶黛初會”、“黛玉葬花”、“瀟湘驚夢”……一個個美麗的名字讓我回味無窮。很久以後讀到《紅樓夢》原著的時候,還仍然清晰地記得那套小人書給我的深刻印象。
我看小人書,隻是圖個熱鬧,那時沒有別的什麼東西好玩,所以孩子們除了瘋玩,就是坐在那裏尤其是假期的“向陽院”裏看“小人書”(所謂“向陽院”,大概也是因當時一部電影《向陽院》而生出的新生事物,即到了放假的時候,各單位或居委會把孩子們組織起來,或學工、或學農、或看書,搞各種活動的這麼一種形式),由於年級低,認字還不多,所以,多是看熱鬧,一知半解,頂多知道個好人和壞蛋。
那時候的小人書有很多都是根據電影改編的,比如《閃閃的紅星》就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裏的主人公潘冬子差不多成了我少年時代的偶像,現在還依稀記得他那定格在小人書上的堅毅神情。那個時候能夠擁有一本自己的小人書,就是最大的財富。
還有一些書是看不得的,可是小孩子並不懂,別人說禁,那就是壞書,但壞書別人看,自己就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找來看,就比如《苦菜花》。看《苦菜花》的經曆比較奇特,有點像搞地下工作,先是私下裏小聲偵查下誰有這本書,然後就像對地下工作者對暗號一樣約好什麼時候取書和什麼時候務必還,取書也選在一個挺隱蔽的地方,為了不被人發現,書皮也是用牛皮紙包上的,甚至連書的前幾頁和後幾頁也被撕掉了。
上中學的時候,我的小人書已經攢了一箱子了。我把它們封好,放在床底下,一有時間會搬出來逐個重讀。後來能看到的書籍越來愈多,小人書便慢慢淡出了我們的生活,不記得哪次搬家了,全都被賣掉了,一本也沒有留下來。那時浮躁得很,以為小人書都是小兒科,誰還看呢!現在想起來真是後悔極了。
懷舊時分
當時的小人書都是黑白的圖畫,畫的質量也不太好,然而在我的心中卻比現在的彩色漫畫書要珍貴得多,也許是當時能夠娛樂、消遣的東西太少了的緣故吧!
6神氣的交通工具——自行車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行車已經逐漸失去了隨著時代的變遷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行車已經逐漸失去了統治的地位。但在我小時候,誰家要是能有一台自行車,那可比現在開奔馳、寶馬的牛多了!
四十年的交通工具,多是馬車和板車。馬車是大橡膠輪子。有小馬車是二個輪子的,隻用一匹馬就可以拉走了。大馬車是四隻輪子的,如現在的拖拉機的拖廂。這要用五匹馬才行的。中間一匹駕轅,前麵是四匹馬拉套,車老板坐在車廂前的位置上,搖動用三隻毛竹扭成的長鞭,在空中挽個花,隻聽到一聲脆響:啪!板車是小膠輪了,用人可以拉動,前麵一匹馬或驢就可以了。
20世紀50年代以來,自行車成了中國人夢想中的交通工具;60年代,自行車、縫紉機和手表成為年輕人結婚必備的“三大件”;70年代,許多新娘坐在自行車後座上,被新郎馱到家中,自行車變成了愛情宣言機。
我上中學那年,家裏也買了一輛“永久”牌的自行車,墨綠色的,嵌了亮閃閃的砂,花了160元錢,一下子成了全家最值錢的家當。那是給爸爸上班用的,我也嚷嚷著要學,由於個子矮,年齡也不大,學騎車的時候也像大孩子一樣,從“掏襠”起步。沒有什麼具體的練車時間與地點,一般也就是看好爸爸下班的時間,早早地到路口等著。然後順手接過車,跌跌絆絆的把右腿順著三角架中央伸過去,裏倒歪斜的便竄進了胡同。學車簡直稱得上是驚險的場麵:在自行車後座橫綁上一根粗壯的扁擔,爸爸用有力的臂膀在車後扶著,我肌肉緊張,手腳僵硬,車把左搖右晃,前輪東擺西歪……盡管多次從車上摔下來,鉤破衣褲,皮肉流血,還仍然堅持著。通過十幾天努力,自己終於能騎好一段距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