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曆史上最大的間諜、美國中央情報局蘇聯東歐反間諜處處長埃姆斯東窗事發後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響。美國輿論普遍認為,這是自二戰以來最嚴重的間諜醜聞。埃姆斯對美國所造成的損失需要數年的修補才能彌合。
而蘇聯有關情報專家則驕傲地說,埃姆斯極大地提高了蘇聯(俄羅斯)情報部門的安全性。克格勃正是利用他提供的情報,粉碎了20多次對蘇聯諜報行動,致使至少10名美國間諜被蘇聯處死。
一向小氣的克格勃,卻對埃姆斯慷慨大方,先後支付250萬美元的報酬,也使埃姆斯成為世界上報酬最高的間諜。
阿爾德裏奇·埃姆斯1942年出生在美國威斯康星州,他在念中學時就被同學公認為班裏最機智的人。1957年在芝加哥大學讀了兩年就主動輟學了。他的父親在中情局工作,是一位從事間諜活動近40年的老牌特工。受父親的影響,他從小就想做一名特工。16歲時在父親的支持下他參加了中央情報局為雇員子弟舉辦的夏季就業計劃。1962年2月,埃姆斯繼承父業走進了中央情報局大門,作為行動指揮處的一名特工接受培訓,這項培訓持續了6年。
埃姆斯雖然還不算中情局的正式員工,但他進入了核心部門,成為一名外勤官員。同其他擔任情報分析任務的同事相比,他算是幸運的。
1968年,作為中情局一名正式員工,埃姆斯被安排到中央情報局蘇聯東歐反間諜處工作。他在那裏工作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並不感到滿足。那是一個很死板的地方,最糟糕的是他不敢告訴人家他是一名特工。他總是對人說他是外交官,在國務院工作。這種日子很不好過,他的妻子南希也很不滿。
到中情局蘇聯東歐處上班不久,他接受了第一個任務:到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發展間諜。雖然他接受過6年專門的訓練,但他的工作表現並不理想,甚至不懂如何拉攏引誘對方,如何與目標交談。不過,埃姆斯的運氣比較好。不久,他得到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上司派他到一所外語學校學習俄語,時間是一年。
1981年,埃姆斯從安卡拉調到了墨西哥城,他的公開身份是美國駐墨西哥使館參讚,秘密職務是中情局墨西哥情報站站長。有人說,墨西哥城是一座諜報活動的聖城,古巴人、蘇聯人、美國人在咖啡館裏明爭暗鬥,演繹著種種精彩的諜戰場麵。
地方變了,似乎運氣也變了,埃姆斯開始交上好運。1982年初,在一次小型晚會上埃姆斯與哥倫比亞駐墨西哥使館文化專員瑪利亞·羅薩裏奧·卡薩斯邂逅。瑪利亞出身於波哥大名門望族,漂亮迷人。父親是波哥大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曾出任托利馬省省長,一度還被推選為哥倫比亞的總統候選人;母親是一所大學的文學教授。瑪利亞從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16歲時就掌握了6種語言,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著名的安第斯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成為該校有名的教授。瑪利亞是一個不甘寂寞的人,厭倦了院校生活,總想換個環境。1982年瑪利亞投身外交界,出任哥倫比亞駐墨西哥大使館文化參讚。
此時,埃姆斯與妻子南希已經結婚10年了,但沒有孩子。南希對埃姆斯的冒險工作不感興趣,因此兩人的感情出現了危機。風姿綽約的瑪利亞吸引了正處於婚姻危機中的埃姆斯。但是,瑪利亞的背景遠非埃姆斯所知道的那樣單純。瑪利亞早在1981年就被克格勃招募,負責搜集中美洲方麵的情報。
埃姆斯沒有向他的上司報告和瑪利亞相好的事,因為按照中情局的製度是不允許的。後來事情鬧大了,也沒引起中央情報局安全官員足夠的重視。在他們看來這種事並不值得大驚小怪,因為生活在間諜世界裏的人都很孤獨,而裝扮成外交官的駐外特工生活尤其苦悶,他們不僅要過一種雙重生活,而且還要遭到那些真正的外交官的歧視。因此,像埃姆斯那樣借酒澆愁、玩玩女人,在中央情報局並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也許是瑪利亞給他帶來的好運,埃姆斯很快被調回美國,擔任中央情報局對蘇聯東歐反間諜處處長。這在中央情報局是一個中層職位,但位置很重要。“冷戰”時期,美國長期以蘇聯、東歐為對手,對付蘇聯、東歐國家情報機構的滲透是中央情報局一項最重要的工作,因此,這個職位也可以說是舉足輕重的。
埃姆斯的工作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要在各色各樣的蘇聯人中尋找可能被中情局招募的“獵物”。這些潛在的目標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酗酒,婚姻失敗,事業無成,尋花問柳等。
阿爾德裏奇·埃姆斯是美國中情局的要員,卻成為克格勃在“冷戰”時期發展的最大的“鼴鼠”。他給美國情報組織造成的損失之慘重無法計量。
埃姆斯在忙於招募蘇聯人,有趣的是蘇聯人也看中了埃姆斯,克格勃敏銳地感覺到埃姆斯具備一個變節者的所有條件,若利用上這個人,克格勃可以從中央情報局取得意料不到的突破。於是,克格勃就開始對他進行長達6個月的勸降工作,埃姆斯畢竟是從事反間諜工作的,克格勃的策反活動也不是那麼輕易就能得手。但在這場馬拉鬆式的交往中埃姆斯始終處於劣勢,麵對金錢的誘惑,埃姆斯終於屈服了。
1985年4月16日,埃姆斯走進蘇聯駐華盛頓大使館,主動提出要背叛他的國家。克格勃軍官切爾卡申當時在大使館負責反情報工作,他是第一位會見、評價和指示埃姆斯的克格勃官員。埃姆斯的第一個叛國舉動是向蘇聯駐華盛頓大使館呈交了一封密信,信中揭露了至少三個雙重間諜的名字。當時埃姆斯要求得到5萬美元現金。切爾卡申回憶說:“當時我們沒有做出太積極的反應,對這件事還有點懷疑。”切爾卡申向莫斯科發了一封電報,希望克格勃負責外國情報的第一總局對埃姆斯的背景進行考查。不久,切爾卡申被召回莫斯科,商討下一步該怎麼辦。當埃姆斯一個月後再次來到蘇聯大使館時,切爾卡申及其上司已確信他是真的要叛國。
埃姆斯後來在監獄中回憶道:“我需要錢。那時候我的生活非常動蕩。我剛從墨西哥回國,正在鬧離婚,並準備與瑪利亞結婚。我欠了很多債。我那時候已無法理智地考慮問題了,腦袋裏還有一些亂七八糟的想法,甚至產生過搶銀行的念頭。但是,我選擇了我認為最容易實現的一種,那就是為蘇聯人工作。你知道我是幹這一行的。那時候克格勃的工作很不景氣,說句不好聽的話,可能同我的狀況差不多。我想,如果我同他們聯係,他們是會同意幫助我的。事實上也正是如此。我得到了錢,渡過了難關,而他們則得到了情報,得以從失敗的陰影中擺脫出來。”
當時,埃姆斯是中情局負責招募蘇聯人充當間諜的官員,因此,他完全可以大搖大擺地進出蘇聯大使館,而被視為工作的需要。1985年5月17日,切爾卡申打電話給埃姆斯,約他出來一起共進午餐。在得到埃姆斯願意提供情報的允諾後,對方給他一個大信封,裏麵裝著一疊100美元麵額的現鈔,一共5萬美元,埃姆斯一陣狂喜。埃姆斯這麼回憶當時的心情:“當我從克格勃那裏拿到第一筆5萬美元的報酬時,我是挺興奮的。5萬美元,這相當於我一年的薪水。你想想,蘇聯人一次付給我的報酬相當於中央情報局一年給我的薪水,我無法不動心。當然,有些時候,我心裏也是有些內疚的。畢竟,我在中央情報局幹了這麼多年。但我無法抵禦金錢的誘惑。”
克格勃付出的金錢得到了巨大的回報。
埃姆斯利用他得天獨厚的位置,為克格勃提供了大量絕密情報。克格勃正是利用他提供的情報粉碎了20多次對蘇聯的諜報行動,使至少10名美國間諜被蘇聯處死。
在埃姆斯出賣的美國間諜中,有一位特別著名,他就是蘇軍情報部門的波爾雅科夫將軍,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伍爾西曾說:“波爾雅科夫是美國在‘冷戰’時期招募的間諜中最出類拔萃的,是一顆最珍貴的寶石。”
波爾雅科夫1921年出生在烏克蘭,二戰期間做過炮兵軍官,戰爭結束後進入軍事學院深造,畢業後在軍事情報機關工作。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他先後兩次以蘇聯駐聯合國代表團成員的身份前往聯合國工作,在美國指揮沒有外交身份作掩護的蘇聯間諜,取得很大的成績。此間有人給他起過“黑夜大禮帽”“風笛低音管”等雅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