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美軍軍銜最高的克格勃間諜(1 / 3)

喬治·特洛菲莫夫每年領取高達7萬多美元的退休金,過著悠閑安逸的生活。但他做夢都沒有想到東窗事發,25年前從事的隱秘活動,會在自己古稀之年大白於天下。

在美蘇兩國幾十年明爭暗鬥的間諜史中,喬治·特洛菲莫夫上校至少創造了三項之最:一是向蘇聯出賣情報時間最長;二是美軍有史以來軍銜最高的克格勃間諜;三是年齡最大,被捕時他已有74歲。

喬治·特洛菲莫夫出生在德國,父母是俄羅斯移民,他小時候隨父親遷居美國,1951年成為美國正式公民。他接受的是美國教育,身上卻承載著俄羅斯血統,能說一口流利的俄語。特洛菲莫夫後來為蘇俄效力,出賣美國國家機密,固然有貪圖金錢的成分,但不可否認還有情感因素。

1953年特洛菲莫夫參加了美國陸軍,3年後退役。1959年,他再次加入軍隊,在美國陸軍後備役情報中心工作。由於工作出色,1969年他被派往西德紐倫堡,在美軍駐西德紐倫堡聯合審訊中心美國陸軍分部工作。他幹得很順利,職位得到不停的升遷,最後做到聯合審訊中心的主任、美國陸軍上校,在這個位置上一幹就是25年,直到1994年離開西德回國。

“冷戰”期間,聯合審訊中心的主要工作是專門負責審訊從蘇聯及華沙集團其他各國跑出來的難民,以及叛逃到西方的政府官員、克格勃軍官;搜集蘇聯和華約成員國相關情報,分析估測這些國家對美國情報了解的程度。作為“聯合審訊中心”的最高長官,特洛菲莫夫上校有權隨意調閱發到該中心或者由該中心發往美國陸軍總部所有的絕密情報和保密文件。這是個非常重要的位置。

早在1969年,特洛菲莫夫剛剛調到西德美軍紐倫堡聯合審訊中心克格勃就注意到了他。克格勃西德情報站分析,根據特洛菲莫夫當時的狀況極有可能願意為蘇聯服務,是“可爭取的最好對象”。克格勃對特洛菲莫夫進行了綜合考慮,認為特洛菲莫夫是俄裔人,父母是俄羅斯移民,身上流著俄羅斯人的血液,所以對俄羅斯民族和國家有一定的感情。他少年時代生活在德國,俄裔的德國好友不少,而在美國幾乎沒有親密的好朋友。一個外來移民在美國沒有什麼根基,家境並不寬裕,尤其是特洛菲莫夫本人對金錢看得比較重。這些都是爭取他的有利條件。

克格勃西德情報站將對特洛菲莫夫的策反報告上報了總部。不久,克格勃總部指示,特洛菲莫夫有權接觸大量的絕密情報,通過他這條渠道可以為克格勃弄到對蘇聯造成潛在威脅的情報,要將特洛菲莫夫列為重點招募對象。

當時,克格勃派一個名叫伊格爾·蘇斯米赫爾的間諜招募特洛菲莫夫,伊格爾的公開身份是德國東正教神父,曾先後在維也納和奧地利做過東正教主教。這種安排是經過精心考慮的,因為他們都是蘇聯移民,從小都生活在西德,兩人曾是孩提時代的同學,而且關係非同一般。

一天,特洛菲莫夫收到當地一個知名社團的邀請到一家酒店參加一個宴會。在克格勃的精心安排下,特洛菲莫夫與伊格爾“無意中”碰麵,老朋友見麵自然格外親切,很快約好了下一次會麵的時間和地點。對方是自己少年時代的朋友,又是一個知名的神父,特洛菲莫夫對重逢的舊友不僅毫無防備之心,還把伊格爾當作值得信賴的老友傾訴自己的心裏話,公開流露出對美軍薪水製度的不滿,埋怨自己手頭拮據,錢一直不夠用。

一次,伊格爾邀請特洛菲莫夫來喝茶,他說自己收藏了一些地道的俄羅斯紅茶。在靜謐的書房裏,彌漫著溫馨的茶香,他們談起了俄羅斯的風物人情,談起了白樺林。當時,特洛菲莫夫流露出濃重的俄羅斯情結,伊格爾意識到自己的策反計劃能成功。

伊格爾將與特洛菲莫夫幾次交談的情況迅速向克格勃西德情報站負責人彙報,克格勃總部下令,可以向特洛菲莫夫攤牌,不惜重金招募。

他們再次見麵時,伊格爾直接表示希望特洛菲莫夫能與他合作,他願意出大價錢收購聯合審訊中心的審訊資料,及其所有一切有價值的東西。當時特洛菲莫夫沒有表態,看得出他內心震動了,他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茶,沉默地看了看伊格爾。伊格爾溫和地笑笑說,如果特洛菲莫夫不願意的話,就當他什麼都沒說。

幾天後,特洛菲莫夫約伊格爾在一家俄國餐廳共進晚餐,像往日一樣談得很融洽。分手時特洛菲莫夫拿出一個大紙袋,說裏麵有些文件,讓他回去看看是不是他們需要的。伊格爾欣喜若狂,連忙說:“會的,他們會感興趣。”

特洛菲莫夫挺認真地說:“你們要開出合適的價錢。”不久,特洛菲莫夫收到克格勃第一筆錢,他覺得很滿意。

就這樣,特洛菲莫夫開始為克格勃服務,成為一名隱藏極深的蘇俄間諜。在此後為克格勃獵取情報的行動中這隻“鼴鼠”行為詭秘,做得天衣無縫,從沒失過手。他與伊格爾也成為間諜界一對“完美”的搭檔。克格勃先後為特洛菲莫夫取代號“安特伊”“馬基慈”和“科蘇爾”。伊格爾用“埃克爾”的名字與特洛菲莫夫聯係。克格勃定期給特洛菲莫夫發活動經費、情報獎金和特別獎勵金。特洛菲莫夫工作更加賣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