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怕流氓有文化(2 / 3)

有一位偉人曾經說過,“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相當之形象,相當能說明問題:胸懷大誌,想建功立業,也相當地目中無人,狂傲。隻要自己認為是對的,就會一路走下去。

革命革不到他頭上,又對本集團統治有利,年羹堯還想建功立業,他在督巡這一級別裏稱得上是相當年輕,日後做大學士也是有可能的,正是熱炭團兒一樣的心思。這一次的提拔,根本就是火上澆油,年大將軍成了新政又一員幹將。

從回京任職開始,他就為上任鋪路了。從戶部先了解了兩廣的情況,得以知道兩廣的丁口數、田畝數。又跑到吏部,找到了兩廣官員的履曆來。這兩項都不是容易辦得到的。隻因他聖眷正隆,又結了強力的親家,波波折折,終於讓他得了手。

這樣,還沒上任,他就把兩廣的文字資料都了解了一遍。

更狠的卻是在下麵。

到了兩廣,他也不是吃素的,隻打老虎,他還不拍蒼蠅。哦,說得斯文一點,就叫“豺狼當道,安問狐狸”。

他老人家揀大戶入手,把些人家的七大姑八大姨都翻騰了出來。原來,這位總督大人在挺欣賞他的戶部裏不止調閱了兩廣田畝、人口資料,他老人家還翻看了另一類資料。

這裏要說明一下,中國古代的婚姻製度,電視上演到“送入洞房”就算是結婚了,事實上,整個婚禮流程包括六禮、祭祠堂,這還不算完,還要辦理戶籍手續。在這一點上,與現代結婚的法律規定沒有差別。不是擺酒就完事了的,還得登記。

中國古代世家,與西歐中世紀還是有一些相似的地方的,那就是譜係、姻親關係。暴發戶們與世家最大的區別正在於此,至於品味問題,倒在其次了——有人喜歡吃麵條有人喜歡吃米飯,也說不上誰比誰高貴不是?

譜係就不一樣了,你不身處在這一整個聯姻集團中受到耳濡目染,根本就摸不清裏麵的門道。廣東世家勢力在全國來說,確實不太受重視,然而隨便哪一個比較能拿得出手的家族拎出來,估計曆史都比這大清國還要長。

以年羹堯一個外來戶,想要處理此地複雜的人際關係網,實在是件麻煩事。想快刀斬亂麻,也得這刀不落空才行。連鄂倫岱都想同情他了,這裏、還有福建曆代受戰亂的影響比北方小得多,有許多家族的曆史或許能夠追溯到五胡亂華那會兒的南遷士人,聚族而居,宗族力量強大,你能砍了人家一族麼?

這個問題在年羹堯那裏就不算什麼大事兒,年羹堯就充分發揮了他文化流氓的特性:知識就是力量,情報工作決定勝負。

年羹堯找的資料,就是當地大族的戶口簿子。管你結婚、生子、嫁女、娶媳、過繼,甚至正式一點的納妾……都得到官府登記,你不登記,日後有什麼繼承關係、家產糾紛,就沒有依據,國家不承認。一旦登記了,情況就被人掌握了。年羹堯把當地人際關係一掃而空,他又不要知道所有人的,隻要幾隻出頭鳥而已。

太狠了!

這年頭當官的,就沒幾個清白的,就算你現在清廉了,沒有養廉銀子之前也幹過不少不能說的事兒吧?你、你們家、家族,老實協助我完成政績了,我就不找你的麻煩,不然……參你喲~參得你沒了功名,這下你是白丁了,可就沒有納稅優惠了。你再隱瞞田產,對不起,我一點忌諱也沒有,直接當你是刁民辦了。

開始還迷糊,鄂倫岱都想咬手指頭了,長江後浪推前浪啊,比起年某人,鄂倫岱覺得自己簡直“憨態可掬”。

如此情勢之下,鄂倫岱很識時務,在與允禟溝通過後,與年羹堯的交流也格外多了起來。同時,也決定適當地把自己曾做走私生意的事情跟年羹堯說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