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西北都是戰(3 / 3)

這其中又有老調重彈,要彈劾年羹堯的,認為他的魯莽舉動,造成了惡劣的國際影響,瞧,這些夷人都派人來瞧熱鬧+抗議了。

反正,京城很亂。

這些西洋使節進京,最讓淑嘉覺得安慰的,卻是聽到了七歪八拐翻譯出來的一個詞“殖民地”。由於還有荷蘭的使節入京,而本地秉承兩國交戰不斬來者的風範,也讓他們活著說話了。要說南洋問題,就不得不就南洋諸國的歸屬展開扯皮,中國當然說那是咱們的藩屬,對方也要說,那是咱們的地盤。

這裏麵又有其他國家亂摻和,真真正正進行了一次世界地理知識、全球最新形勢的大科普。

這是思想上的一次衝擊。□□是瞧不慣那種一強大就要隨便打人的家夥的,雖然□□也這麼幹過,咳,更多的是為了麵子,讓人臣服而已。隻要你說服了,一年‘貢‘上幾匹馬,他就滿足了。從來對少數民族的賦役都是少於國家編戶齊民的。

————————————————————————————————————————

弘曈聽了這一鍋粥的情勢,訝然道:“居然是這樣亂?”

“可不是,要理清楚了可不容易。”淑嘉讚同,為了理清楚這裏麵的條理,她倒是吹了吹風,胤礽同意選派幾個筆帖式去學外語。

弘曈咋舌:“虧得汗阿瑪沒問我這些個,不然真要鬧笑話了。等下去見三哥,可得好好向他討教討教。”心裏已經有了定論。聽母親的話音,對於南洋的事情是樂觀其成的。

事實上,事情鬧得這麼大,要是上頭沒有支持,年羹堯不可能堅持下去,早被參掉了。如果年某人運氣再差一點,可能也被打發回屯去了,弘曈很有可能在盛京自己的府邸裏已經見過年前總督了。

弘曈知道國家缺錢,也知道年羹堯使人運過好幾船的銅回國,衝著這份子利,反正他是不會放手的。估計……他爹、他叔、他哥哥,都不會鬆口。

這仗還會打下去,弘曈很是篤定,隻是……規模恐怕也隻限於兩廣對南洋。年羹堯隻有以戰養戰才能打得下去,搶來的東西,一部分上繳,換取中央的支持,另一部分就用來武裝軍隊,接著搶!他肯定是這麼幹的,因為中央財政並沒有拔什麼錢去,隻有一句便宜行事。

弘曈摸了摸下巴,得會兒見弘旦該說什麼,他已經明白了。

在他眼裏,年羹堯這樣做也是無可厚非的。大家都快被錢給逼死了!隻要手頭稍寬一點,他就得想:準噶爾還在,說不定什麼時候還有一戰,滿心歡喜又變成了惆悵。

見了弘旦,先是被慰問辛苦,然後兄弟之間就政務交展開了討論,交流了意見。弘旦非常坦然地把人口問題擺到桌麵上與弟弟共享,弘曈眼睛瞪得滾圓:“不辦年羹堯,還有這樣的緣故?”

“我聽說了殖民地,”弘旦斟酌著道,“這倒是個好法子,”又多此一舉地解釋,“其實就是墾荒麼,無主荒地,你開成了熟田,國家還要免五年稅呢。不過這次荒地遠了一點兒……”

他三哥忽悠的本事也挺高的,弘曈想。

就當是找一塊放置多餘人口的地方,哪怕這塊地方不是自己的,從這裏得不到什麼收益,光是解決了本土的人口壓力,力保本土統治不被拖垮,就值得去做。何況現在還沒有賠錢,還有得賺!這是弘旦的想法。

正在討論問題的兩兄弟卻不知道,他們父親固然不算輕視南洋,但是關注的焦點依然是西北——準噶爾。對於胤礽來說,南洋是癬疥之疾,準部根本就是手足之患。

為此,他的寶貝女兒烏雲珠,隻能下嫁蒙古,對象就是他妹妹六公主的兒子。胤礽已經決定,給六額駙安排草原牧場,讓他地草原上有領地,去鎮守一方,當然,這塊牧草最後是歸自己女兒女婿的。

與此同時,準噶爾內部也就對清政策產生了分歧,大策淩敦多布,這位跟清軍打了多少年交道、讓清軍吃了很多苦頭的人,認為應該與清廷和睦相處,並且努力說服準部親貴接受他的主張。

這就是他性格的特點了:善謀,認得清形勢。策妄阿喇布坦死後,噶爾丹策零繼位,又兩次犯邊,大策淩受命出征,打了兩次打不贏,算上葛爾丹、策妄阿喇布坦的份兒,七場戰爭,沒占一點便宜,再打下去?他大策淩不想當諸葛亮也不想當薑維,六出岐山九伐中原而一事無成不是他的風格。

打不出江山,那就和吧。至少,朝廷對於肯合作的蒙古人是優容的。

這真是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