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朋友家做客,我常會看看那家孩子的書櫥,聽聽那家媽媽的推薦。同園的家長們也都非常重視閱讀,常常進行閱讀心得的交流,我也因此而拓寬了挑書的眼界。
給孩子提供適宜的書
對於1歲以前的孩子來說,書隻是一種玩具。叮當半歲以後,我買過黑白卡、視覺掛圖等對他進行視覺刺激和啟蒙。親戚也送過一些布書和小本的啟蒙認知書,叮當也會翻著玩兒。到叮當9、10個月左右,外婆買了一套故事繪本,三隻小豬、醜小鴨等經典童話形象以彩泥造型在書中呈現,很吸引孩子。隻是叮當不喜歡小紅帽的故事,特別是大灰狼把小紅帽和外婆吃掉的情節,一開始聽時會被嚇哭,後來幹脆要求跳過這個故事不講。我也因此開始重新審視這些耳熟能詳的經典童話故事,發現其中存在著暴力因素以及性別定型問題,並不適合嬰幼兒閱讀。我也曾買過幾本標榜專為0-3歲寶寶設計的經典故事、嬰兒故事大全之類的書,但書裏麵的故事說教性較強,畫麵也較為豔俗,很快就被我束之高閣了。
從此我更堅定了這樣的認識:給孩子看的書,必須是符合他們的認知能力、對心智發展有促進作用的,並且必須是美的。這種美,體現在故事的語言、情節和畫麵上,也體現在書的裝幀、紙張上。在孩子開始接觸圖書的時候,就要給他們提供好的、美的閱讀體驗,培養起基本的審美觀念。當然,什麼是美,見仁見智。所以我為叮當挑選繪本的基本原則就是,必須由專業的繪本作者專門為兒童創作的作品,最好是經過時間檢驗或專家肯定的優秀作品。
推薦書目:《斯凱瑞金色童書》曆屆凱迪克大獎作品《東方寶寶》《東方娃娃》
像《小熊寶寶繪本》《斯凱瑞金色童書》及曆屆凱迪克大獎作品等,受到一代又一代小讀者的喜歡,都是曆久彌新、值得收藏的好書。此外,我也為叮當訂閱了《東方寶寶》《東方娃娃》雜誌,每月一本的繪本由編輯從國內外優秀作品中精選出來,品質穩定,符合孩子的閱讀習慣。
隨著年齡的增長,叮當的理解力、欣賞力也在不斷提高,我會根據他的年齡特點、智力發展水平和閱讀習慣來挑選合適的繪本。
叮當在1歲多時喜歡情節簡單、語言重複的繪本。
例如叮當在1歲多時喜歡情節簡單、語言重複的《小熊寶寶》《劈裏啪啦》和《東方寶寶》繪本,我就會挑選同類型的文字簡單、情節在重複中有變化的故事,如《幸福寶寶益智啟蒙繪本》《可愛的鼠小弟》以及《好餓的小蛇》這樣的低幼繪本與叮當共讀。
叮當在2歲多時喜歡有一定故事情節的繪本。
叮當在2歲多開始喜歡有一定故事情節的繪本,如《嘰裏咕嚕親子互動繪本》《折耳兔奇奇》,逐漸地,《幸福的小土豆》《青蛙弗瑞格》《小鼠寶貝》《米米》係列、《小巧手遊戲書》《嬰兒畫報精品故事書》、斯凱瑞係列故事以及《大衛不可以》係列、《我爸爸》《我媽媽》《猜猜我有多愛你》《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100層的房子》等經典繪本也都逐漸進入了叮當的日常閱讀書目。
叮當在3歲以後的閱讀興趣越來越廣泛。
3歲以後,深受叮當喜愛的繪本有《小兔湯姆》係列、《阿羅》係列、《11隻貓》係列、《開車出發》係列、《點點點》《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媽媽,買綠豆》《小藍和小黃》《字母樹》《樓上的外婆和樓下的外婆》《我們要去捉狗熊》《動物絕對不應該穿衣服》《長頸鹿不會跳舞》《十二生肖的故事》《手不是用來打人的》《人》《ABC之書》《東方娃娃》繪本以及《幼兒畫報精品故事書》等。有些書剛買回家時他不怎麼愛看,可能是不符合當時的心智或興趣,那就先擱著,過段時間再喜歡上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比如我買過一套《趣味轉轉書》,包括《在家中》《寶寶的一天》《在農場裏》《動物和它的寶寶》4本。叮當3歲時對這套書完全沒興趣,到了4歲突然就非常癡迷,喜歡從畫麵中尋找答案給自己一些挑戰,解題正確後他會獲得極大的自信心和滿足感。
在叮當4歲以前,我收書的範圍很散,各國作品、各種主題內容的繪本都有,覺得好的就會買,沒有明確的規劃性。這些書大多受到了叮當的歡迎,為他奠定了比較廣闊的閱讀基礎。雖然我們從未刻意教叮當認字,但他的識字量在同齡孩子中是比較大的,在幼兒園中也被認為是心智發展相對成熟的孩子,專注力很強,這和他從小開始的大量的閱讀是分不開的。
在叮當4歲以後,放緩了購書的步伐,根據他當下的閱讀興趣有針對性地選購同一作者的書。
4歲以後叮當在幼兒園中參與了豐富多彩的社會性活動,也通過繪本借閱等方式接觸到了更多圖書,但閱讀的時間卻比以前少了,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反複讀一本書。在改變共讀方式的同時,我也放緩了買書的步伐,更加有針對性地選購圖書。
如叮當喜歡李歐·李奧尼的《小藍和小黃》《字母樹》,那麼同一作者的《小黑魚》《田鼠阿佛》等作品也一並購入。安東尼·布朗的《我爸爸》《我媽媽》直到現在都是叮當時常翻閱的愛書,於是我將同一作者的《我喜歡書》《形狀遊戲》《朱家故事》等也收入囊中。通過集中的比較閱讀會發現同一位作者不同作品中繪畫以及敘事風格的一致性和延續性,這非常有意思。比如讀完《母雞羅斯去散步》,我們會再拿出《金老爺買鍾》和《晚安貓頭鷹》來一起回味。叮當曾經從浦東圖書館借過一本昆汀·布萊克的《六個和七個》,因為他非常喜歡,於是我們買了一本收藏,後來他又從幼兒園的繪本屋借回一本《派克的小提琴》,我翻了翻發現繪畫風格似曾相識,於是問叮當能不能看出作者是誰,叮當馬上回答出是《六個和七個》的作者。這兩本書並非同一家出版社出版,裝幀樣式也不一樣,後者的作者名字更被譯成了昆汀·布雷克,而叮當純粹是從繪圖風格判斷出來的。五味太郎、宮西達也的繪本,也都有鮮明的個人風格,深受叮當的喜愛,我們借閱、收藏了不少這些大師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