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最美好的事(1 / 2)

實際上,社會文化和曆史就是通過閱讀而代代相傳、繼往開來的。所以,德國作家歌德說:“人不隻是生來就擁有一切,而是靠他從學習中所得到的一切來造就自己。”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被稱為英國近代化學之父的道爾頓也曾說過:“我所取得的成就和從圖書館裏獲得的知識是分不開的。”

話說回來,今天這個時代,讀書到底有什麼意義?它能給我們帶來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引用王蒙先生的一段話:“讀書是一種享受,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風度。我們這個時代之所以出現一些浮躁的風氣,很重要的一個方麵,是一些人不讀書,缺乏應有的風度,缺乏對事物的專注之心。”(《讀書是一種風度》)應該說,人們對什麼事情專注、什麼事情重要的看法和感知是不一樣的。

在有些人看來,終日埋頭進行科學研究的科學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對此,作為中國首批18位博士之一,曾在中國科技大學執教多年、現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的李尚誌說:“說數學家都像陳景潤那樣,其實不是。比如,我們也喜歡吃好吃的。……有人問過我搞科研會不會影響你去旅遊,其實我有很多教學案例都是旅遊當中來的。喜歡什麼就照幹,而且未必不能對科研有所啟發。”

事實上,對生活和事業的熱愛,使不少科學家逐步成為自然美的追求者與發現者。達爾文“常常幾小時地閱讀莎士比亞的曆史劇”和“拜倫、華爾特·司各特的詩篇”;諾貝爾讀過許多名人大家的文學作品;我國數學家華羅庚、蘇步青都非常喜愛古典文學。據了解,蘇步青一生與詩結緣,曾出版《蘇步青詩詞鈔》《數與詩交融》等著作。在談到習文對自己一生治學的滋養時,他說:“深厚的文學、曆史基礎是輔助我登上數學殿堂的翅膀,文學、曆史知識幫助我開拓思路,加深對數學的理解。以後幾十年,我能吟詩填詞,出口成章,很大程度上得力於初中時文理兼治的學習方法。”著名數學家丘成桐院士也說過:“我深受中國古典文學影響,從《詩經》中,看到了比興方法對於尋找數學方向的重要性;吟誦《楚辭》,激起我對數學的熱情。”穀超豪更是被稱為“詩人數學家”,他說:“在我的生活裏,數學是和詩同樣讓我喜歡的東西。詩可以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複雜的內容,用具體的語言表現深刻的感情和誌向。數學也是這樣,1除以3,可以一直除下去,永遠除不完,結果用一個無限循環小數表示出來,給人無窮的想象空間。”可見,讀書是人的一種興趣愛好和精神需求,並不一定為學科和專業所限。《越讀者》一書的作者郝明義說得好:“沒有越界,不成閱讀。”從某種意義上說,“跨界”也是一種很高的境界。

實際上,社會文化和曆史就是通過閱讀而代代相傳、繼往開來的。所以,德國作家歌德說:“人不隻是生來就擁有一切,而是靠他從學習中所得到的一切來造就自己。”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被稱為英國近代化學之父的道爾頓也曾說過:“我所取得的成就和從圖書館裏獲得的知識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