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1 / 2)

由於猶太人一直有著重視讀書的傳統,使得該民族在長期顛沛流離中能夠不斷地湧現出許多優秀的思想家、科學家和一流的經營者。在近代史的長卷畫軸中,馬克思(社會科學)、愛因斯坦(自然科學)和弗洛伊德(人類自身心理研究),是改變曆史進程的三位大師,被推崇為“猶太三星”。不管在歐美各國還是在以色列,猶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都很高。據統計,在20世紀645位諾貝爾獎獲獎者中有121位猶太人,比例高達18.5%,獲獎人數高居世界各民族之首。

俄羅斯人也是以喜歡讀書著稱的。1.4億俄羅斯人的私人藏書就有200億冊,每個家庭平均藏書近300冊。因此,俄羅斯獲得了世界上“最愛閱讀的國家”的美譽。到過俄羅斯的人都能觀察到,在公園的長椅上、電車上、大學草坪上、步行街中,無處不見埋頭讀書的人。在普希金公園,你能看到,許多人口袋裏都裝著一本書。至於圖書館的閱覽室,則是各年齡段俄羅斯人最喜歡的場所,人們常常要為在圖書館閱覽室訂到一個座位而排隊。讀書,對於俄羅斯人來說,不僅是獲取知識的手段,也是休閑甚至娛樂的方式。

近些年來,盡管俄羅斯人的閱讀率也有所下降,其罪魁禍首是電視和網絡。但這一情況引起俄政府的高度重視,並將其視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為此,俄政府製定《民族閱讀大綱》,並采取一係列措施,“培養讀者興趣,鼓勵年輕人讀書”,讓“讀書重新成為一種時尚”。

記得在2008年3月,《環球時報》報道了《法國傾力打造閱讀大國》的情景:在法國,常常在公共汽車上看到有人捧著一本厚厚的小說在津津有味地讀著,有白發蒼蒼的老人、背著書包上學的青少年,也不乏匆匆趕去上班的上班族。的確,法國人讀書有股“擠勁兒”。懷揣一書,隨時閱讀,有空就讀。無論在咖啡館,還是在地鐵裏、公園中、馬路邊、公車上,到處都能看到人們讀書的身影。多少年來,法國始終保持著讀書大國的地位。統計表明,法國人每年人均讀書12本,多的則可達25本以上。即使在經濟困難時期,法國人寧可砍掉其他消費,也不輕易減少買書的開支。

與法國一樣,在德國的地鐵上,無論男女老少,無論坐著站著,上車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一本書來讀。調查顯示:56%的德國人在他們的業餘時間喜歡或非常喜歡讀書;平均49%的婦女和36%的男士每年至少買過3本書;僅漢堡市中心圖書館一年就有近1100萬冊圖書被讀者借閱,光顧中心圖書館的人一年有458萬;全世界最大的圖書展每年在德國的萊比錫和法蘭克福兩個城市舉辦。這些數據都說明了一個問題:德國人是喜歡閱讀的。

由於猶太人一直有著重視讀書的傳統,使得該民族在長期顛沛流離中能夠不斷地湧現出許多優秀的思想家、科學家和一流的經營者。在近代史的長卷畫軸中,馬克思(社會科學)、愛因斯坦(自然科學)和弗洛伊德(人類自身心理研究),是改變曆史進程的三位大師,被推崇為“猶太三星”。不管在歐美各國還是在以色列,猶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都很高。據統計,在20世紀645位諾貝爾獎獲獎者中有121位猶太人,比例高達18.5%,獲獎人數高居世界各民族之首。

俄羅斯人也是以喜歡讀書著稱的。1.4億俄羅斯人的私人藏書就有200億冊,每個家庭平均藏書近300冊。因此,俄羅斯獲得了世界上“最愛閱讀的國家”的美譽。到過俄羅斯的人都能觀察到,在公園的長椅上、電車上、大學草坪上、步行街中,無處不見埋頭讀書的人。在普希金公園,你能看到,許多人口袋裏都裝著一本書。至於圖書館的閱覽室,則是各年齡段俄羅斯人最喜歡的場所,人們常常要為在圖書館閱覽室訂到一個座位而排隊。讀書,對於俄羅斯人來說,不僅是獲取知識的手段,也是休閑甚至娛樂的方式。

近些年來,盡管俄羅斯人的閱讀率也有所下降,其罪魁禍首是電視和網絡。但這一情況引起俄政府的高度重視,並將其視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為此,俄政府製定《民族閱讀大綱》,並采取一係列措施,“培養讀者興趣,鼓勵年輕人讀書”,讓“讀書重新成為一種時尚”。

記得在2008年3月,《環球時報》報道了《法國傾力打造閱讀大國》的情景:在法國,常常在公共汽車上看到有人捧著一本厚厚的小說在津津有味地讀著,有白發蒼蒼的老人、背著書包上學的青少年,也不乏匆匆趕去上班的上班族。的確,法國人讀書有股“擠勁兒”。懷揣一書,隨時閱讀,有空就讀。無論在咖啡館,還是在地鐵裏、公園中、馬路邊、公車上,到處都能看到人們讀書的身影。多少年來,法國始終保持著讀書大國的地位。統計表明,法國人每年人均讀書12本,多的則可達25本以上。即使在經濟困難時期,法國人寧可砍掉其他消費,也不輕易減少買書的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