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亦然,要結合自己的經曆和思考,使自己的思想係統化。法國作家莫泊桑說:“天才不過是不斷地思考。”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說:“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記得習近平同誌在中央黨校2009年春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暨專題研討班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說過:“書本上的東西是別人的,要把它變成自己的,離不開思考;書本上的知識是死的,要把它變為活的,為我所用,同樣離不開思考。”的確,“人是活的,書是死的。活的人讀死書,可以把書讀活;死書讀活人,可以把人讀死”(郭沫若語)。關鍵在於有思維,這是“人為萬物之靈”之本質。有了思維,知識才活了,才能夠發展,能夠創新,能夠超越自己。
我曾看過一段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的故事:有天深夜盧瑟福走進實驗室,發現有個學生俯身在工作台,當盧瑟福了解到這個學生從早晨一直到深夜不間斷地工作後,他沉吟片刻問道:“親愛的,這樣一來,你用什麼時間來思考呢?”在盧瑟福看來,動手實踐之於科學固然重要,而靜心思考更為重要。
為此,我再舉一個例子。著名雜文家馮英子曾講過一個故事:一滿族貴族,被任命為鎮守荊州的將軍。他痛哭流涕,誓不肯去。問他什麼緣故,他說連關公也守不住的地方,我怎麼守得住呢?與其將來失守獲罪,不如不去的好。原來,滿族貴族最先見到的漢文化是範文程身邊的那本《三國演義》,努爾哈赤和他的將軍們行軍布陣,很多得益於這本書上的經驗。他們把羅貫中筆下的關公奉若聖明,而關公是失荊州、走麥城時死的,此人不敢去守荊州,其原因大概就在於此。他隻相信自己從書上讀來的經驗,看不到環境的變遷,看不到現實的變化。這則故事告訴我們,讀書不能“死讀書”,而要像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運用腦髓,放出眼光”,即要獨立思考,善於批判。
教師的工作是教書育人,更應該把書讀“活”,不能“死啃”書。特級教師王棟生說過這樣的話: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我要說: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讀書。不跪著讀書,就是要有獨立思考的精神。現代物理學之父愛因斯坦十分強調思考的重要性。他說:“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他還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法國作家巴爾紮克說:“一個能思考的人,才是一個真正的力量無邊的人。” 獨立思考,要有一個寧靜的心態。看書要靜心,才能有所悟,看完了還得思考,勤學而多思,否則不能“化為我用”。
讀書亦然,要結合自己的經曆和思考,使自己的思想係統化。法國作家莫泊桑說:“天才不過是不斷地思考。”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說:“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記得習近平同誌在中央黨校2009年春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暨專題研討班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說過:“書本上的東西是別人的,要把它變成自己的,離不開思考;書本上的知識是死的,要把它變為活的,為我所用,同樣離不開思考。”的確,“人是活的,書是死的。活的人讀死書,可以把書讀活;死書讀活人,可以把人讀死”(郭沫若語)。關鍵在於有思維,這是“人為萬物之靈”之本質。有了思維,知識才活了,才能夠發展,能夠創新,能夠超越自己。
我曾看過一段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的故事:有天深夜盧瑟福走進實驗室,發現有個學生俯身在工作台,當盧瑟福了解到這個學生從早晨一直到深夜不間斷地工作後,他沉吟片刻問道:“親愛的,這樣一來,你用什麼時間來思考呢?”在盧瑟福看來,動手實踐之於科學固然重要,而靜心思考更為重要。
為此,我再舉一個例子。著名雜文家馮英子曾講過一個故事:一滿族貴族,被任命為鎮守荊州的將軍。他痛哭流涕,誓不肯去。問他什麼緣故,他說連關公也守不住的地方,我怎麼守得住呢?與其將來失守獲罪,不如不去的好。原來,滿族貴族最先見到的漢文化是範文程身邊的那本《三國演義》,努爾哈赤和他的將軍們行軍布陣,很多得益於這本書上的經驗。他們把羅貫中筆下的關公奉若聖明,而關公是失荊州、走麥城時死的,此人不敢去守荊州,其原因大概就在於此。他隻相信自己從書上讀來的經驗,看不到環境的變遷,看不到現實的變化。這則故事告訴我們,讀書不能“死讀書”,而要像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運用腦髓,放出眼光”,即要獨立思考,善於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