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要善於選擇(1 / 3)

我一直認為,書是有等級的,是有好壞之分的。記得王充在《自紀》中評價文章好壞的標準時,說過這樣一句話:“為世用者,百篇無害;不為用者,一章無補。”他所著《論衡》一書,便屬於“為世用者,百篇無害”的好書,至今仍為人們所珍藏。有人說,書是人類的倉庫,但倉庫裏藏的東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也有黴的、爛的、不合用的。所以,一個人不能隨便讀書。別林斯基曾說,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

如此說來,讀與不讀,粗讀與精讀,都要有所推敲。何況今天印刷術那麼發達,出的書不計其數,版本也很多。比如《論語》一書,就有無數的版本,讓讀者不知道讀哪個好。尤其是一些外國文學作品,不同版本、譯者、出版社,差別很大,一定要選名社、名翻譯家的版本。另外,還有內容、文字等方麵,都要有所選擇,學會取舍。比如讀書破萬卷的袁晞,近二十年一直在人民日報社工作,是《人民日報》文藝部的一名高級記者。他的擇書標準是“都看一流的”,從不迷信獲獎作品。他說,“經典是人類文化積累的優秀成果,是從全世界千百年間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精選出來的”,而某些獲獎的中國小說,僅僅隻是從中國的千本書中選出來的,“某些評委還有不公正之嫌,比較而言,讀者當然應該讀前者”。除經典外,他還主張應該盡量多讀一手的原著。

中國有一句老話:“盡信書不如無書。”要做到這一點,我們不僅在麵對書海時要學會選擇,在麵對同一本書時,也要善於對其內容進行選擇。現在的一些圖書,平庸陳舊的內容比較多,真知灼見比較少,書中的很多話別人其實都說過了,不過是改頭換麵炒冷飯,如果我們捧著這樣的書籍,還一本正經從頭讀到尾,豈不是浪費時間?

問題是,在閱讀過程中,我們該如何選擇書籍呢?擇書是個技術活,你所選定的書籍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你的閱讀水平和價值取向。不同品位的讀書趣味,不同方向的利益取向,會影響人們的讀書選擇。2012年3月19日《人民日報》曾刊文《領導幹部應該讀什麼書》,披露貪官的讀書菜單與他們的貪腐行為存在相當的關聯度。比如,胡長清喜看《肉蒲團》《金瓶梅》,而遼寧沈陽原副市長馬向東鍾情於《賭術精選》《賭術實戰108招》。文章稱幹部讀書不僅是愛好問題,更是嚴肅的價值觀問題。其實,讀什麼書,不光是幹部的問題,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注意的問題。

人生太短,好書太多,對不值得去讀的書,那就幹脆不要讀。那麼,什麼樣的書是值得讀的書呢?具體地說,你在書店裏,或者在圖書館裏,拿起一本書,應該怎麼取舍呢?餘光中先生在《開卷如芝麻開門》的文章中有一段論述頗為精妙:

我一直認為,書是有等級的,是有好壞之分的。記得王充在《自紀》中評價文章好壞的標準時,說過這樣一句話:“為世用者,百篇無害;不為用者,一章無補。”他所著《論衡》一書,便屬於“為世用者,百篇無害”的好書,至今仍為人們所珍藏。有人說,書是人類的倉庫,但倉庫裏藏的東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也有黴的、爛的、不合用的。所以,一個人不能隨便讀書。別林斯基曾說,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

如此說來,讀與不讀,粗讀與精讀,都要有所推敲。何況今天印刷術那麼發達,出的書不計其數,版本也很多。比如《論語》一書,就有無數的版本,讓讀者不知道讀哪個好。尤其是一些外國文學作品,不同版本、譯者、出版社,差別很大,一定要選名社、名翻譯家的版本。另外,還有內容、文字等方麵,都要有所選擇,學會取舍。比如讀書破萬卷的袁晞,近二十年一直在人民日報社工作,是《人民日報》文藝部的一名高級記者。他的擇書標準是“都看一流的”,從不迷信獲獎作品。他說,“經典是人類文化積累的優秀成果,是從全世界千百年間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精選出來的”,而某些獲獎的中國小說,僅僅隻是從中國的千本書中選出來的,“某些評委還有不公正之嫌,比較而言,讀者當然應該讀前者”。除經典外,他還主張應該盡量多讀一手的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