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業發展有賴於製度化 ——我寫《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取向與實現路徑》之感言(1 / 2)

話到此處我不禁想起那句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言:“大學者,非大樓之謂也,乃大師之謂也!”這句話道出了“優秀教師乃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所在”這一真諦。作為教書育人的學校,人才資源水平的高低關係到學校的質量和地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實現教育內涵發展,是新形勢下我國教育發展的“重頭戲”。

十幾年來,由於工作的關係,我走訪了許多學校,看了許多課,了解了一線教師的生存狀況和內在需求,並與他們保持密切的聯係。本書的形成從主題到內容,都與本人從事的教師教育工作直接相關。書中收錄的文字,有我從事教師教育工作的點滴體會,有對教師專業發展的粗淺看法,有關於教師讀書經驗和方法的介紹,還有對教育實踐的思考和我個人觀點的提煉。這些文字,大部分是我在全國各地所做的一些報告的講稿,很多是“命題作文”,也不乏自己的研究與思考,帶有很強的現場感和即興的色彩;有些報告的全文或部分則通過錄音整理和改寫之後,已在《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現代教育報》《教師報》《東方教育時報》《中小學教師培訓》《師資建設》《教育發展研究》《基礎教育》《上海教育》《教育參考》《上海教育科研》《素質教育大參考》《現代教學》《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等報刊上刊載。不難看出,書中的一些觀點和提法,隨著時間的推移,似乎顯得有些不合時宜。尤其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和《上海市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頒布以後,對教育改革和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但考慮到書稿的“曆史感”和個人思考的軌跡,這次出版時未對舊稿做太大修改,基本上保留了它的原貌。

實際上,關於教師發展的任何一個話題,展開來都是很龐大的。但從根本上說,是要形成尊師重教的社會共識,並在具體工作中加以落實。可以這麼說,教師專業化不僅是一種觀念,更是一種製度。基於這樣的認識,本書以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為研究對象,結合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區域教師隊伍建設的經驗,從教師專業發展、教師閱讀、教師繼續教育和教育思考等四個方麵,闡述了新時期教育改革與發展給教師帶來的新機遇與新挑戰,並通過大量的教育實踐和理性思考,創造性地提出了教師發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徑。

在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中,有“要我發展”和“我要發展”的問題。一般來說,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長期的、充滿著困難和艱辛的過程,需要“內外動力”的激發和助推。對此,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顧泠沅教授曾精辟地指出:從教師成長總體看,第一是機遇,也就是說教師即使“有素質、有能耐”,但碰不上機會,也不容易成長起來。所以,範圍、機製、體製對教師的成長很重要。第二,就是想幹、拚命地幹。教師不光要有較好的知識底蘊、有投入工作的熱情、有戰勝困難的激情,還要不斷地調動、維護、充實和更新成長的“動力源”,組織、調動好“動力”分配,以求發現機會、珍惜機會、抓住機會,從而加速成長。

話到此處我不禁想起那句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言:“大學者,非大樓之謂也,乃大師之謂也!”這句話道出了“優秀教師乃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所在”這一真諦。作為教書育人的學校,人才資源水平的高低關係到學校的質量和地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實現教育內涵發展,是新形勢下我國教育發展的“重頭戲”。

十幾年來,由於工作的關係,我走訪了許多學校,看了許多課,了解了一線教師的生存狀況和內在需求,並與他們保持密切的聯係。本書的形成從主題到內容,都與本人從事的教師教育工作直接相關。書中收錄的文字,有我從事教師教育工作的點滴體會,有對教師專業發展的粗淺看法,有關於教師讀書經驗和方法的介紹,還有對教育實踐的思考和我個人觀點的提煉。這些文字,大部分是我在全國各地所做的一些報告的講稿,很多是“命題作文”,也不乏自己的研究與思考,帶有很強的現場感和即興的色彩;有些報告的全文或部分則通過錄音整理和改寫之後,已在《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現代教育報》《教師報》《東方教育時報》《中小學教師培訓》《師資建設》《教育發展研究》《基礎教育》《上海教育》《教育參考》《上海教育科研》《素質教育大參考》《現代教學》《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等報刊上刊載。不難看出,書中的一些觀點和提法,隨著時間的推移,似乎顯得有些不合時宜。尤其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和《上海市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頒布以後,對教育改革和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但考慮到書稿的“曆史感”和個人思考的軌跡,這次出版時未對舊稿做太大修改,基本上保留了它的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