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頗見功力的基礎研究著作 ——評《王績集編年校注》(1 / 1)

在注釋方麵,《校注》也頗具特色。注者於一般詞語典故詮釋外,注意就王績作品及有關史事參證其間,努力做到“以王注王,以王解王”。如《答馮子華處士書》“龍唇鳳翮”句的“龍唇”注,注者除引用《三禮圖》“琴唇名龍唇,足名鳳足”等加以箋注外,還引證了王績《古意》詩“漆抱蛟龍唇,絲纏鳳凰足”。又如《答程道士書》題注,引用了王績《贈程處士》詩和《重答杜使君書》中的句子,不僅糾正了叢書本題作“陳道士”之誤,還考出程道士為程融。《校注》用力之勤,由此可見一斑。

至於有些關涉到作品主旨的重點詞語或典故,注者更是旁征博引,不厭其煩地進行考釋,闡發其確切含義。如《野望》一詩是王績的代表作品,長期以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然對其末句“長歌懷采薇”之意曆來頗有爭論。《校注》則引用了大量的材料,通過多角度的考析,進而提出自己的看法。這對於讀者正確理解詩意,無疑有很大的幫助。

還值得一提的是,書後所附《王績年譜》對王績的生平事跡、作品係年、人事交遊等方麵作了精審細密的考證.補充了不少前人及今人的疏漏.糾正了他們的訛誤,時見新義發明。如關於王績的生年,聞一多《唐詩大係》定為開皇五年(585年),後人亦多從其說,《年譜》的作者則發現此說論據有誤,結論亦不可信,並重新細加考證,認定王績生於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類似這樣的發明,本書尚有不少。所有這些,都是《校注》超越前賢的地方,值得學術界注意。

此外,《附錄》裏集錄的一批有用資料,編者也做了認真校點,可供王績研究者取備參考。

總之,《校注》收羅宏富,校勘精審,注釋詳明,考證細密,新見迭出,是目前所見最為完備可用的王績集的校注本。當然《校注》在校勘、編排上尚不無疏漏,個別地方論證尚欠嚴密。不過,這隻是吹毛所見的微疵,無妨此書的實際價值。我們期待有更多的像這樣經過重新全麵整理校注的唐集問世。

在注釋方麵,《校注》也頗具特色。注者於一般詞語典故詮釋外,注意就王績作品及有關史事參證其間,努力做到“以王注王,以王解王”。如《答馮子華處士書》“龍唇鳳翮”句的“龍唇”注,注者除引用《三禮圖》“琴唇名龍唇,足名鳳足”等加以箋注外,還引證了王績《古意》詩“漆抱蛟龍唇,絲纏鳳凰足”。又如《答程道士書》題注,引用了王績《贈程處士》詩和《重答杜使君書》中的句子,不僅糾正了叢書本題作“陳道士”之誤,還考出程道士為程融。《校注》用力之勤,由此可見一斑。

至於有些關涉到作品主旨的重點詞語或典故,注者更是旁征博引,不厭其煩地進行考釋,闡發其確切含義。如《野望》一詩是王績的代表作品,長期以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然對其末句“長歌懷采薇”之意曆來頗有爭論。《校注》則引用了大量的材料,通過多角度的考析,進而提出自己的看法。這對於讀者正確理解詩意,無疑有很大的幫助。

還值得一提的是,書後所附《王績年譜》對王績的生平事跡、作品係年、人事交遊等方麵作了精審細密的考證.補充了不少前人及今人的疏漏.糾正了他們的訛誤,時見新義發明。如關於王績的生年,聞一多《唐詩大係》定為開皇五年(585年),後人亦多從其說,《年譜》的作者則發現此說論據有誤,結論亦不可信,並重新細加考證,認定王績生於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類似這樣的發明,本書尚有不少。所有這些,都是《校注》超越前賢的地方,值得學術界注意。

此外,《附錄》裏集錄的一批有用資料,編者也做了認真校點,可供王績研究者取備參考。

總之,《校注》收羅宏富,校勘精審,注釋詳明,考證細密,新見迭出,是目前所見最為完備可用的王績集的校注本。當然《校注》在校勘、編排上尚不無疏漏,個別地方論證尚欠嚴密。不過,這隻是吹毛所見的微疵,無妨此書的實際價值。我們期待有更多的像這樣經過重新全麵整理校注的唐集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