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專業才有地位——讀《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取向與實現路徑》一書有感(1 / 2)

如“專業化”的定義所說,有了標準隻是第一步,讓教師們理解和認同標準,按照標準的要求來重塑自己,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逐漸達到標準的要求,就是教師走向專業化的過程,也是教師獲得相應的專業地位的過程。

要走到這一步並不容易,需要教師有自身發展的“文化自覺”。潘裕民在書中用了一章的篇幅來討論教師的“文化自覺”,強調要從道德自覺、理論自覺、專業自覺、實踐自覺、思維自覺五個方麵來練內功,還是很有啟發意義的。所謂“文化自覺”,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並對其來曆、形成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發展趨勢有充分的認識。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教育綜合改革波瀾壯闊的今天,教師的“文化自覺”更顯可貴。

二、培訓是教師最大的福利

潘裕民老師從事區縣教師教育工作已有十多年,故書中論及教師培訓工作既有理論思考,又有實踐探索。

教師專業化的過程,雖然展現的是教師群體的行為,其實落腳點還是在每一個教師個體身上。沒有教師個體在專業之路上的努力和踐行,就不會有群體的專業地位。

所有的專業技能都是在不斷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逐漸累積起來的,教師也不例外。獲得教師資格證書,僅僅意味著你具備了從教的基本潛質,並不意味著你已經掌握了教師專業技能。走向教學崗位之後的繼續教育,是教師走向專業最為重要的路徑。

繼續教育有兩個基本的路徑:一是教師立足本職崗位,在教育實踐中的自我提升;二是借助專家的力量,幫助自己獲得專業成長。這兩個路徑都很關鍵。教師沒有專業成長的內在需求,他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就不會費盡心思地去研究學生、教學內容和教法,就不會感悟到教學中的一係列問題和困惑;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在很多情況下通過自己來解決非常艱難,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而專家的點撥往往能夠撥雲見霧,讓自己獲得頓悟,感受到成長,體驗到教師專業的魅力和樂趣。因此,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願意花大力氣支持教師培訓。

盡管教師培訓如此重要,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還是比較突出的。其一是培訓的課程比較單調,講座形式的培訓居多,理念的灌輸居多,如何將理念轉化為教學行動,辦法不多;其二是培訓課程的針對性不強,不少課程麵向所有的教師,似乎是麵麵俱到,實際上效果不佳,不少培訓者都是依據自己擅長的領域來開設培訓課程,與一線教師自身的需求相脫節的現象比較普遍;其三是培訓課程缺乏係統性思考,東一榔頭西一棒,看上去眼花繚亂,實則一盤散沙;其四是培訓課程質量不高,所討論的問題始終浮於表麵,不能由表及裏,老師們聽起來雲裏霧裏……

如“專業化”的定義所說,有了標準隻是第一步,讓教師們理解和認同標準,按照標準的要求來重塑自己,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逐漸達到標準的要求,就是教師走向專業化的過程,也是教師獲得相應的專業地位的過程。

要走到這一步並不容易,需要教師有自身發展的“文化自覺”。潘裕民在書中用了一章的篇幅來討論教師的“文化自覺”,強調要從道德自覺、理論自覺、專業自覺、實踐自覺、思維自覺五個方麵來練內功,還是很有啟發意義的。所謂“文化自覺”,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並對其來曆、形成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發展趨勢有充分的認識。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教育綜合改革波瀾壯闊的今天,教師的“文化自覺”更顯可貴。

二、培訓是教師最大的福利

潘裕民老師從事區縣教師教育工作已有十多年,故書中論及教師培訓工作既有理論思考,又有實踐探索。

教師專業化的過程,雖然展現的是教師群體的行為,其實落腳點還是在每一個教師個體身上。沒有教師個體在專業之路上的努力和踐行,就不會有群體的專業地位。

所有的專業技能都是在不斷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逐漸累積起來的,教師也不例外。獲得教師資格證書,僅僅意味著你具備了從教的基本潛質,並不意味著你已經掌握了教師專業技能。走向教學崗位之後的繼續教育,是教師走向專業最為重要的路徑。

繼續教育有兩個基本的路徑:一是教師立足本職崗位,在教育實踐中的自我提升;二是借助專家的力量,幫助自己獲得專業成長。這兩個路徑都很關鍵。教師沒有專業成長的內在需求,他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就不會費盡心思地去研究學生、教學內容和教法,就不會感悟到教學中的一係列問題和困惑;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在很多情況下通過自己來解決非常艱難,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而專家的點撥往往能夠撥雲見霧,讓自己獲得頓悟,感受到成長,體驗到教師專業的魅力和樂趣。因此,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願意花大力氣支持教師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