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之中盡顯指引之功——讀《桃李春風一杯酒——宋詩經典解讀》(1 / 2)

引為同調,旨在鑒賞之效。詩歌作為一種文學樣式,具有強烈的審美價值。宋詩別開生麵,獨成新格,在詩歌審美上迥異於代表中國詩的唐詩,這便為選評者提出高的要求,從而在賞析時,要充分發揮想象力,填補讀者的空白,又要為讀者開拓新的空白,實現再想象與再創造的目的。

《桃李春風一杯酒——宋詩經典解讀》竭力推開大的窗口,讓讀者去賞觀宋詩園地,比較錢本,它至少有四點精致的補充,讓讀者認識宋詩豐袤而廣闊的境地:一是增加了像郭祥正這樣的有名而長期被冷落的大詩人,像蒨桃、李清照、朱淑真這些女詩人,像理學家朱熹和佛道人物惠崇、道潛、惠洪;二是增收了一些有名的詩作,如陸遊的《關山月》、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等多首、黃庭堅的《登快閣》等;三是在流派上稍加豐富,如通過選詩人詩作,將北宋初期三個詩派風貌顯示出來了,北宋中期詩壇詩文革新運動中收入中堅人物石延年,北宋後期“蘇門四學士”全收齊,但“永嘉四靈”漏收俆照,乃白璧微瑕;四是收入了愛情詩,如陸遊《沈園》兩首全收,還收葉茵《香奩體》一首,避免讀者對宋詩將愛情的主題完全讓位給宋詞的片麵理解。從詩人、詩作、流派及內容的增添比較上,我們欣然看到一個更為豐富而真實的詩壇全景。

《桃李春風一杯酒——宋詩經典解讀》試圖引領讀者進入詩歌的藝術審美境界,去賞析,去品味。“解讀”部分自成精妙短文,寫法不拘一格,且富啟發性,生出窗中有窗之奇。“解讀”不拘泥於串解寫法,著重從鑒賞的角度探掘情趣、意境與風格、特色,不時比照、引證,增強讀者對詩歌的厚度與廣度及深度上的美的感受。如趙佶《在北題壁》一詩“解讀”中,引出李煜詞作《虞美人》觸發讀者聯想之弦;又如王安石《思王逢原》一詩“解讀”裏,品析詩作反《禮記》之意傾訴懷念深情;歐陽修《和王介甫明妃二首》的“解讀”則兩法並舉,凸現詩作的情韻與旨意,直指宋代詩歌的特質所在,構建出一個立體多層麵的審美視角框架。

綜觀全書,編著者趙山林、潘裕民兩先生以解讀為抓手,讓讀者從閱讀切入,又向鑒賞深入,讓讀者由閱讀進而提升到鑒賞的高格,以精到的指讀與引讀,使之真正達到良好的“解讀”效果。因此我相信,趙山林、潘裕民兩先生編著的《桃李春風一杯酒——宋詩經典解讀》,將為宋詩招惹更多讀者,並贏得他們的青睞。

(原載《東方教育時報》 2015年3月11日,作者係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研究館員,文學博士)

引為同調,旨在鑒賞之效。詩歌作為一種文學樣式,具有強烈的審美價值。宋詩別開生麵,獨成新格,在詩歌審美上迥異於代表中國詩的唐詩,這便為選評者提出高的要求,從而在賞析時,要充分發揮想象力,填補讀者的空白,又要為讀者開拓新的空白,實現再想象與再創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