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曾受邀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共進晚餐。朋友警告我別去,但我實在禁不住誘惑,以為或許有些天大的秘密,要在這種重要人物關起門的時候才能聽到。結果實在令人失望。參加晚宴的約有30人,每個人都想引起大人物的注意,耍耍聰明,拍拍馬屁,要點兒什麼東西。如果真有哪位知道一些重要的秘密,隻能說他守口如瓶的功夫太高。但這件事怪不了內塔尼亞胡,也怪不了任何人,而是因為權力仿佛在無形中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引力。
如果你真的想要真相,就需要逃出權力這個黑洞,允許自己浪費許多時間在其周圍四處遊蕩。革命性的知識很少能夠抵達權力中心,因為權力中心正是由現有知識所建構,周圍有舊秩序的守護者把關,於是會造成困擾、打破慣例的各種想法通常會被拒之門外。當然,被擋下的有許許多多確實就是垃圾。沒有受邀參加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並不代表自己就不是精英。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得在周圍浪費大把的時間,盡管某些絕妙的革命性見解多半是沒有根據的猜測、早被推翻的模型、純粹迷信的教條或荒謬可笑的陰謀理論。
因此,領導者麵對的是雙重限製:如果待在權力中心,對世界的看法就會極度扭曲;如果勇敢來到周圍,又會浪費許多寶貴的時間。而且,情況隻會日益惡化。在未來幾十年間,世界將變得比現在更加複雜。無論你是國王還是小兵,任何人類個體都會越來越不了解塑造世界的各種科技裝備、經濟潮流和政治動力。正如蘇格拉底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觀察到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最好的選擇就是承認自己的無知。
然而,道德和正義該怎麼辦?如果我們根本不了解這個世界,又要如何分辨是非、判斷正邪?
注釋
[1]Steven A.Sloman and Philip Fernbach, The Knowledge Illusion: Why We hink Alone (New York: Riverhead Books, 2017); Greene, Moral Tribes, op.cit.
[2]Sloman and Fernbach, The Knowledge Illusion, op.cit., 20.
[3]Eli Parir, The Filter Bubble (London: Penguin Books, 2012); Greene, Moral Tribes, op.cit.
[4]Greene, Moral Tribes, op.cit.; Dan M.Kahan, ‘The Polarizing Impact of Sce Literad Numera Perceived Climate ge Risks’, Nature Climate ge 2 (2012), 732–5.但也有人提出相反的論點,參見:Sophie Guy et al., ‘Iigating the Effects of Knowledge and Ideology on Climate ge Beliefs’,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44:5 (2014), 421–9.
[5]Arlie Rusll Hochschild, Strangers in Their Own Land: Anger and M on the Ameri Right (New York: The New Press, 2016).
[6]蘇丹(sultan),指一個在伊斯蘭教曆史上類似總督的官職。——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