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無知:你知道的比你想象的少(2 / 3)

群體思維的力量無所不在,所以就算某些觀點看起來如此主觀武斷,也很難改變。舉例來說,美國右翼保守人士對於汙染和瀕危物種的關注遠少於左翼進步人士。正因為如此,路易斯安那州的環境法規就遠比馬薩諸塞州寬鬆。我們對此早就司空見慣,覺得理所當然,但事實上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一般來說,保守人士應該更願意維護舊生態秩序,保護祖先的土地、森林和河流;相較之下,進步人士則應該更願意推動農村根本變革,特別是希望加速社會進步,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然而,在各種莫名的曆史事件影響政黨路線之後,保守人士似乎就自然而然地不再擔心河流汙染和鳥類滅絕,而左翼進步人士反而憂慮起了對原有生態秩序的各種破壞。[5]sup>

就連科學家對於群體思維也同樣難以免疫。例如,相信可以用事實改變輿論的科學家,自己就可能是科學群體思維的受害者。科學社群相信事實自有其效力,因此如果是忠於科學社群的人,就會認為隻要擺出事實,便能夠在公開辯論中獲勝。然而,早有許多實證證據告訴我們,情況並非如此。

同樣,自由主義相信個人理性,但這種信念也可能是自由主義群體思維的產物。在《萬世魔星》裏的一個高潮片段,有一群充滿幻想的信眾,把主角布萊恩誤認為彌賽亞。布萊恩告訴他的門徒:“你們不用跟隨我,不用跟隨任何人!你們必須為自己思考!你們都是個體!你們都完全不同!”激動的信眾於是齊聲高呼:“沒錯!我們都是個體!沒錯!我們完全不同!”蒙蒂·派森在這裏是在嘲弄20世紀60年代的反文化潮流,但把這個觀點應用到理性個人主義的信念上,可能同樣適用。現代民主國家裏,總有一大群人高呼:“沒錯!選民能做出最好的選擇!沒錯!顧客永遠是對的!”


權力的黑洞

群體思維和個人無知的問題,不僅影響普通選民和顧客,就連各國總統或企業負責人也難以幸免。這些人雖然可能有龐大的顧問團和情報機構,但不一定能讓事情變得更好。統治世界的時候,要找出各種真相、真理難如登天。畢竟,領導人太忙了。多數政治領導人和商業巨擘永遠在趕日程,但如果想深入研究一些問題,就需要很多時間,特別是需要有浪費時間的特權。你需要試試那些看來可能無法前進的路,走走那些好像是此路不通的胡同,為懷疑和無趣保留空間,讓各種想法的種子慢慢萌芽、綻放。如果你沒有可以浪費的時間,就永遠找不到真相。

更糟糕的是,強大的權力總會扭曲事實真相。權力就是要改變現實,而不是看清現實。手中拿著錘子,一切看起來都像釘子;手中握有強大的權力,一切好像都正在等著你介入。就算你設法抑製了這種衝動,周圍的人也絕不會忘記你手上握著這把巨大的錘子。任何人和你說話,都會有意無意地夾帶其他議題,因此你永遠無法完全相信他們的話,就像是一位蘇丹[6]sup>絕不能相信自己的臣屬會把真相都告訴他。

因此,巨大的權力就像一個黑洞,會讓周圍的空間扭曲,而且越接近它,扭曲程度就越大。每個詞語進入你的運行軌道之後,都會變得格外沉重,所有人都想討好你、安撫你,或者從你那裏得到些什麼。他們知道自己隻能擁有你一兩分鍾的時間,又擔心自己說的內容不適當或太雜亂,於是最後講的不是毫無意義的空話,就是老生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