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一定是壞事。人類對群體思維的依賴,使我們成為世界的主人,知識的錯覺讓我們能夠繼續愉快地生活,而不會陷入無謂的努力,並避免試圖自行理解身邊的一切。從進化的角度來看,智人相信別人的知識,實在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
然而人類有很多特性都是如此,在過去很有道理,到現在就成了問題。知識的錯覺也有其不足之處。世界正變得越來越複雜,而人們就是無法意識到自己對一切有多麼無知。因此,有些人高談闊論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和轉基因作物,但其實對於氣象學或生物學幾乎一無所知;有些人強烈主張該如何解決伊拉克或烏克蘭的問題,其實連這些國家在地圖上的位置都找不到。人類很少能認清自己的無知,因為他們就是一直待在如同回聲室的同溫層裏,往來的都是思想相近的朋友,接收的都是肯定自己意見的新聞信息,各種信念隻是不斷增強,鮮少遭到挑戰。[3]sup>
隻是為大眾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大概無法讓情況有所改善。科學家希望隻要有更好的科學教育,就能消除錯誤的觀點;學者也希望如果能把準確的事實和專家報告呈現在大眾眼前,就能改變大眾對於奧巴馬醫改法案(Obamacare)或全球變暖的看法。然而,這些希望其實都誤解了人類實際的思維方式。人類大部分觀點的塑造,都是通過群體思維,而非個人理性。我們之所以會堅持這些觀點,是因為對群體的忠誠。隻是拋出一項又一項的事實,指出個人的無知,可能會適得其反。大多數人並不喜歡接受太多事實,當然也不喜歡感覺自己很愚蠢。可千萬別以為隻要拿出統計數據,就能說服“茶黨”(Tea Party)支持者接受全球變暖的真相。[4]sup>
群體思維的力量無所不在,所以就算某些觀點看起來如此主觀武斷,也很難改變。舉例來說,美國右翼保守人士對於汙染和瀕危物種的關注遠少於左翼進步人士。正因為如此,路易斯安那州的環境法規就遠比馬薩諸塞州寬鬆。我們對此早就司空見慣,覺得理所當然,但事實上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一般來說,保守人士應該更願意維護舊生態秩序,保護祖先的土地、森林和河流;相較之下,進步人士則應該更願意推動農村根本變革,特別是希望加速社會進步,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然而,在各種莫名的曆史事件影響政黨路線之後,保守人士似乎就自然而然地不再擔心河流汙染和鳥類滅絕,而左翼進步人士反而憂慮起了對原有生態秩序的各種破壞。[5]sup>
就連科學家對於群體思維也同樣難以免疫。例如,相信可以用事實改變輿論的科學家,自己就可能是科學群體思維的受害者。科學社群相信事實自有其效力,因此如果是忠於科學社群的人,就會認為隻要擺出事實,便能夠在公開辯論中獲勝。然而,早有許多實證證據告訴我們,情況並非如此。
這不一定是壞事。人類對群體思維的依賴,使我們成為世界的主人,知識的錯覺讓我們能夠繼續愉快地生活,而不會陷入無謂的努力,並避免試圖自行理解身邊的一切。從進化的角度來看,智人相信別人的知識,實在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
然而人類有很多特性都是如此,在過去很有道理,到現在就成了問題。知識的錯覺也有其不足之處。世界正變得越來越複雜,而人們就是無法意識到自己對一切有多麼無知。因此,有些人高談闊論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和轉基因作物,但其實對於氣象學或生物學幾乎一無所知;有些人強烈主張該如何解決伊拉克或烏克蘭的問題,其實連這些國家在地圖上的位置都找不到。人類很少能認清自己的無知,因為他們就是一直待在如同回聲室的同溫層裏,往來的都是思想相近的朋友,接收的都是肯定自己意見的新聞信息,各種信念隻是不斷增強,鮮少遭到挑戰。[3]sup>
隻是為大眾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大概無法讓情況有所改善。科學家希望隻要有更好的科學教育,就能消除錯誤的觀點;學者也希望如果能把準確的事實和專家報告呈現在大眾眼前,就能改變大眾對於奧巴馬醫改法案(Obamacare)或全球變暖的看法。然而,這些希望其實都誤解了人類實際的思維方式。人類大部分觀點的塑造,都是通過群體思維,而非個人理性。我們之所以會堅持這些觀點,是因為對群體的忠誠。隻是拋出一項又一項的事實,指出個人的無知,可能會適得其反。大多數人並不喜歡接受太多事實,當然也不喜歡感覺自己很愚蠢。可千萬別以為隻要拿出統計數據,就能說服“茶黨”(Tea Party)支持者接受全球變暖的真相。[4]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