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重新認識自己:人類心智的奧秘(1 / 3)

有人會問些人生大問題,他們並不想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吸氣、什麼時候呼氣,而隻是想知道人死之後會怎樣。然而,人生真正的謎並不是發生在死後,而是在生前。想懂“死”,就得先懂“生”。

有人會問:“我死的時候,是完全消失嗎?會去天堂嗎?還是會在新的身體內重生?”這些問題背後的假設,是認為有個“我”從生到死都不會改變,於是想知道“死後這個不變的我會如何”。然而,真的有個“我”是從生到死都不會改變嗎?身體隨時都在變化,大腦隨時都在變化,心智也隨時都在變化。你觀察自己觀察得越仔細,就越會發現,就算隻是從這一秒到下一秒,也沒有什麼是不變的。這樣說來,人的一生如何連續統一?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你就不懂得“生”,當然也就沒有機會懂得“死”。隻要知道什麼叫作連續統一,關於死亡的大問題也會有明確的答案。

有人說:“人從出生到死亡,靈魂一直不變,所以算是完整的一生。”但這隻是個虛構的故事。你真的看到過靈魂嗎?我們不用到死的那一刻,也知道這種說法是真是假。隻要了解自己在這個瞬間的結束、下個瞬間的開始發生了什麼事,我們就能知道在死亡的那個瞬間會發生什麼事。隻要好好觀察自己如何完成一次呼吸,你就能理解這一切。

我從觀察自己呼吸所學到的第一件事是:雖然我讀了那麼多書,在大學上了那麼多課,但對自己的心智幾乎一無所知,而且根本沒什麼辦法控製心智。無論我怎麼努力,還是會想到別的事情,專心觀察氣息如何進出鼻孔的時間怎樣也撐不過10秒。多年來我一直以為自己就是我人生的主宰,是我個人品牌的首席執行官,但禪修不過短短幾小時,就足以證明我對自己幾乎沒有任何控製的能力。我非但不是首席執行官,就連當個看門的也不太夠格。雖然我隻是站在自己身體的大門(鼻孔)旁,觀察一下有什麼進來、有什麼出去,但沒一會兒我就擅離職守了。那真的是一次讓我大開眼界的經曆。

隨著課程進行下去,學生除了要觀察自己的呼吸,還要觀察整個身體的感覺。這裏說的並不是什麼特別的幸福或狂喜,而是最普通、最一般的感覺,比如冷熱、壓力、疼痛等。內觀技巧背後的道理,是認為心智的流動與身體的感覺密切相關。我和這個世界之間隔著的是身體的感覺。我真正反應的對象不是外界事件,而是自己身體的感覺。某種感覺不愉快,我的反應就是“厭惡”;某種感覺愉快,我的反應就是“想要更多”。即使我們以為自己的反應針對的是別人做的某件事(例如特朗普的最新推文)或是遙遠的童年記憶,事實上我們做出的反應也是自己最直接的身體感覺。如果有人侮辱我們的國家或神,真正讓我們難受的是胃部灼熱、心頭就像被捏住的感覺。我們的國家並沒有任何感覺,但我們的身體真的能夠感覺到痛苦。

有人會問些人生大問題,他們並不想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吸氣、什麼時候呼氣,而隻是想知道人死之後會怎樣。然而,人生真正的謎並不是發生在死後,而是在生前。想懂“死”,就得先懂“生”。

有人會問:“我死的時候,是完全消失嗎?會去天堂嗎?還是會在新的身體內重生?”這些問題背後的假設,是認為有個“我”從生到死都不會改變,於是想知道“死後這個不變的我會如何”。然而,真的有個“我”是從生到死都不會改變嗎?身體隨時都在變化,大腦隨時都在變化,心智也隨時都在變化。你觀察自己觀察得越仔細,就越會發現,就算隻是從這一秒到下一秒,也沒有什麼是不變的。這樣說來,人的一生如何連續統一?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你就不懂得“生”,當然也就沒有機會懂得“死”。隻要知道什麼叫作連續統一,關於死亡的大問題也會有明確的答案。

有人說:“人從出生到死亡,靈魂一直不變,所以算是完整的一生。”但這隻是個虛構的故事。你真的看到過靈魂嗎?我們不用到死的那一刻,也知道這種說法是真是假。隻要了解自己在這個瞬間的結束、下個瞬間的開始發生了什麼事,我們就能知道在死亡的那個瞬間會發生什麼事。隻要好好觀察自己如何完成一次呼吸,你就能理解這一切。

我從觀察自己呼吸所學到的第一件事是:雖然我讀了那麼多書,在大學上了那麼多課,但對自己的心智幾乎一無所知,而且根本沒什麼辦法控製心智。無論我怎麼努力,還是會想到別的事情,專心觀察氣息如何進出鼻孔的時間怎樣也撐不過10秒。多年來我一直以為自己就是我人生的主宰,是我個人品牌的首席執行官,但禪修不過短短幾小時,就足以證明我對自己幾乎沒有任何控製的能力。我非但不是首席執行官,就連當個看門的也不太夠格。雖然我隻是站在自己身體的大門(鼻孔)旁,觀察一下有什麼進來、有什麼出去,但沒一會兒我就擅離職守了。那真的是一次讓我大開眼界的經曆。

隨著課程進行下去,學生除了要觀察自己的呼吸,還要觀察整個身體的感覺。這裏說的並不是什麼特別的幸福或狂喜,而是最普通、最一般的感覺,比如冷熱、壓力、疼痛等。內觀技巧背後的道理,是認為心智的流動與身體的感覺密切相關。我和這個世界之間隔著的是身體的感覺。我真正反應的對象不是外界事件,而是自己身體的感覺。某種感覺不愉快,我的反應就是“厭惡”;某種感覺愉快,我的反應就是“想要更多”。即使我們以為自己的反應針對的是別人做的某件事(例如特朗普的最新推文)或是遙遠的童年記憶,事實上我們做出的反應也是自己最直接的身體感覺。如果有人侮辱我們的國家或神,真正讓我們難受的是胃部灼熱、心頭就像被捏住的感覺。我們的國家並沒有任何感覺,但我們的身體真的能夠感覺到痛苦。

想知道“憤怒”究竟是什麼嗎?隻要在自己生氣的時候,觀察自己身體上出現而最後消失的那些感覺。我第一次參加禪修是在24歲,在那之前大概已經生過一萬次氣,但從來沒想到要觀察自己憤怒時的真實感覺。每次生氣,我的注意力隻集中在憤怒的對象身上(某人的行為或言辭),而不是憤怒的真實感覺。

我認為,經過觀察各種感覺的10天,我對自己和整個人類的了解可能要超過我先前所學。而且做到這點,無須接受任何故事、理論或神話,隻要觀察真正的現實就行了。我學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各種痛苦最深層的來源,就在於自己的心智。如果有什麼是我想得卻不可得,心智的反應就是產生痛苦。痛苦並非外部世界的客觀情形,而是自己心智產生的心理反應。了解這一點就是跨出了第一步,讓人不再產生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