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明軍威武:沈有容與台灣保衛戰(1 / 3)

“純粹”的沈有容,在放棄了考武進士的機會後,在明朝邊防重鎮之一的薊鎮,做了一個旗牌官。這個官職聽著很威風,京劇裏時常露臉,但實際上就是一個傳令兵。沈有容投軍的時候,是萬曆七年(1579年)。當時薊鎮的總兵是戚繼光。在他的鎮守下,多次挫敗蒙古人入侵。北邊的蒙古部落被打得稀裏嘩啦,別說入侵,連靠近薊鎮邊境的膽子都沒有。薊鎮也就好多年沒仗打。軍人是要靠打仗立功的;沒仗打,也就意味著沒有立功的機會。立不了功,升官也就沒有希望。

沈有容在薊鎮的頭三年經曆,曆史上記載的比較少。他這個人寡言少語,不太愛表現,但他的官運卻很好。先做旗牌,沒多久就升了,三年時間,就升成了千總,相當於現在的團長。沒立功,沒打仗,升官卻快,他憑什麼?

就憑一個人的眼光。誰呢?戚繼光。

沈有容十分幸運,他是給戚繼光做旗牌。作為一個身經百戰的老將軍,戚繼光最大的本事就是看人。武藝嫻熟且沉穩冷靜的沈有容,當然入了他的法眼。看上了就好好栽培,一步步地提拔起來。剛鍛煉了不到三年,變故卻發生了。萬曆十年(1582年),當時明朝權臣張居正病逝,隨即遭到萬曆的清算,生前的封賞榮譽全都給追奪沒了。清算完死人後,萬曆又開始清算活人,隻要是張居正的親信,無論如何也不能再用。張居正活著的時候,戚繼光就是頭號親信,這下可倒了黴。“平級調動”打發到廣東去了。好不容易有了點兒前途的沈有容後台倒了,貌似是前途堪憂。

實際上,對二十五歲的沈有容來說,他的前途恰恰從此時變得更加廣闊。戚繼光臨走的時候和繼任的薊鎮總兵楊四畏交接工作,著重推薦了沈有容,給出了這樣的評語:“敢當險戰,可當險戰也。”戚繼光前腳沒走多遠,和平了將近十年的薊鎮一下子又戰火漫天了。眼見著戚繼光離職,憋屈了多年的北方韃靼又發動了進攻。萬曆十年,韃靼連續發動了多次對薊鎮的進攻,在邊境殺掠平民、搶奪馬匹,甚至一次性俘虜了幾十個巡邏的明軍。可這時候的薊鎮總兵楊四畏,就和他名字裏的“畏”字一樣,是個膽小如鼠的人。開始幾次小敗仗還能遮掩,可後來敗仗越打越多,捂是捂不住了,不打個勝仗沒法跟領導交代。可誰能打勝仗呢?楊四畏想起了沈有容。

沈有容就這樣臨危受命了。萬曆十二年,他受命以千總的身份鎮守薊鎮的要衝燕兒河。到了那裏以後,碰上了“最難打的仗”。他剛著手布置工作,三千多韃靼騎兵就殺來了,而這時候的沈有容身邊隻有二十九人。這樣的仗,貌似嶽飛都沒法打。危急時刻沈有容當機立斷,帶領二十九個勇士躲入明朝要塞“空心敵台”之中,用火器射殺韃靼騎兵。明史上說他操作火槍,在整整一天的戰鬥中一個人射殺了七十個韃靼騎兵,雖然有誇大嫌疑,但他們擋住韃靼騎兵卻是事實。結束一天的戰鬥後,沈有容多處受重傷,從此名震全國。

“純粹”的沈有容,在放棄了考武進士的機會後,在明朝邊防重鎮之一的薊鎮,做了一個旗牌官。這個官職聽著很威風,京劇裏時常露臉,但實際上就是一個傳令兵。沈有容投軍的時候,是萬曆七年(1579年)。當時薊鎮的總兵是戚繼光。在他的鎮守下,多次挫敗蒙古人入侵。北邊的蒙古部落被打得稀裏嘩啦,別說入侵,連靠近薊鎮邊境的膽子都沒有。薊鎮也就好多年沒仗打。軍人是要靠打仗立功的;沒仗打,也就意味著沒有立功的機會。立不了功,升官也就沒有希望。

沈有容在薊鎮的頭三年經曆,曆史上記載的比較少。他這個人寡言少語,不太愛表現,但他的官運卻很好。先做旗牌,沒多久就升了,三年時間,就升成了千總,相當於現在的團長。沒立功,沒打仗,升官卻快,他憑什麼?

就憑一個人的眼光。誰呢?戚繼光。

沈有容十分幸運,他是給戚繼光做旗牌。作為一個身經百戰的老將軍,戚繼光最大的本事就是看人。武藝嫻熟且沉穩冷靜的沈有容,當然入了他的法眼。看上了就好好栽培,一步步地提拔起來。剛鍛煉了不到三年,變故卻發生了。萬曆十年(1582年),當時明朝權臣張居正病逝,隨即遭到萬曆的清算,生前的封賞榮譽全都給追奪沒了。清算完死人後,萬曆又開始清算活人,隻要是張居正的親信,無論如何也不能再用。張居正活著的時候,戚繼光就是頭號親信,這下可倒了黴。“平級調動”打發到廣東去了。好不容易有了點兒前途的沈有容後台倒了,貌似是前途堪憂。

實際上,對二十五歲的沈有容來說,他的前途恰恰從此時變得更加廣闊。戚繼光臨走的時候和繼任的薊鎮總兵楊四畏交接工作,著重推薦了沈有容,給出了這樣的評語:“敢當險戰,可當險戰也。”戚繼光前腳沒走多遠,和平了將近十年的薊鎮一下子又戰火漫天了。眼見著戚繼光離職,憋屈了多年的北方韃靼又發動了進攻。萬曆十年,韃靼連續發動了多次對薊鎮的進攻,在邊境殺掠平民、搶奪馬匹,甚至一次性俘虜了幾十個巡邏的明軍。可這時候的薊鎮總兵楊四畏,就和他名字裏的“畏”字一樣,是個膽小如鼠的人。開始幾次小敗仗還能遮掩,可後來敗仗越打越多,捂是捂不住了,不打個勝仗沒法跟領導交代。可誰能打勝仗呢?楊四畏想起了沈有容。

沈有容就這樣臨危受命了。萬曆十二年,他受命以千總的身份鎮守薊鎮的要衝燕兒河。到了那裏以後,碰上了“最難打的仗”。他剛著手布置工作,三千多韃靼騎兵就殺來了,而這時候的沈有容身邊隻有二十九人。這樣的仗,貌似嶽飛都沒法打。危急時刻沈有容當機立斷,帶領二十九個勇士躲入明朝要塞“空心敵台”之中,用火器射殺韃靼騎兵。明史上說他操作火槍,在整整一天的戰鬥中一個人射殺了七十個韃靼騎兵,雖然有誇大嫌疑,但他們擋住韃靼騎兵卻是事實。結束一天的戰鬥後,沈有容多處受重傷,從此名震全國。

隨後沈有容又調到了遼東重鎮。因為他善於使用火器,因此被任命為遼東軍隊的火器教練,期間參加了李成梁討伐韃靼炒花部以及兩次征討女真葉赫部的戰鬥。在攻打葉赫部的戰鬥中,當時的葉赫部據城死守,明軍多次強攻都被擊退。後來沈有容發現了敵人城牆的弱點,率領突擊隊硬衝,立下破城頭功,被榮升為欽總。這是明朝萬曆十九年(1591年)的事。這時候的沈有容三十四歲。按說做到這個職務,也算很不錯了,可沈有容腦袋裏卻沒有“當官”這根弦,一心想著做事。攻打葉赫部的戰鬥,讓他深感明軍戰鬥力低下。出於對國防大計的考慮,他上了一道奏折,提出了提升軍隊戰鬥力的幾條建議。可這擺明了要得罪人:說明軍戰鬥力差,這不是嘲笑領導無能嗎?連帶著把當初提拔他的遼東總兵李成梁也一起得罪了。這下可捅了馬蜂窩,雖然沈有容隻是被申斥了一頓,但領導的“小鞋”很快就穿來了。次年,日本關白豐臣秀吉悍然下令進犯朝鮮。李成梁幹脆把沈有容打發到明朝征東大軍經略宋應昌身邊做貼身保鏢。這種工作沈有容哪做得了。幹了沒多長時間,他就和領導處不下去了。在明軍進入朝鮮的前夜,英勇善戰的沈有容以“母多病”為由,被打發回安徽老家照料老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