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工令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更換,董卓之事,唯一的命令就是鑄造小錢。
尋常鑄造並無太多問題,隻是董卓要的是在離開洛陽之前,將洛陽所有的銅器融化,鑄成小錢。時間緊,任務急,董卓還要求謀取私利。
鑄幣向來是賺錢的好行當,曹魏直到曹丕時期,才開始從新鑄造五銖錢。在此之前,都是竭盡全力以物易物。而東吳孫權鑄幣是在劉備之後,在直百錢橫行於世之後,才發現鑄幣大有利益。
無可厚非的事,劉備諸葛亮都是人中豪傑,但不拿小民當人看,也是事實。
為了充盈府庫,就拿小民開刀,榨取小民的錢財,這般手段,劉協是看不上的。
他對銅幣的要求是型製完善,重量與五銖錢一般,好行使兌換之舉。
與當代人不同的是,他有自己的手段可以賺錢,也可以拚盡全力拿下涼州之後,重開西域都護府,開啟絲綢之路。
貿易才是經濟強大的根本。
小民本就活的沒尊嚴了,作為大漢的皇帝,他想做的事情隻有維護大漢的利益,小民是大漢構成中最大的團隊,理所應當被關注,而非漠視。
能讓漢樂府都記載的“小民發如韭,剪複生;頭如雞,割複鳴。吏不必可畏,曉敏不從來不可輕。”正是當代的印證,上層忙著爭權奪利,中間的世族豪門們忙著擴大自己家族的影響力,獲得更多的土地跟人口。當代最重要的生產工具就是人口,隻有人口是永恒的。
工匠們圍繞著小肆,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的重要性,隻是惴惴不安,心中打鼓,不住發問。
當周圍的人都煩躁起來之後,小肆也沉不住氣了,他咳嗽道:“叔叔伯伯弟兄們,且先安靜,讓我說句話,不知好不好。”
這不是他第一次這樣麵對自己能依仗的人們,工坊的圈子很小,世代在功放裏麵生活的人現在所剩不多,所剩的人未必是良善的,但在鑄幣這件事上麵,他的確是掌握了主動權。
他先是將自己的同齡人聚在一起,闡述了關於未來的設想,他們都是經曆過工坊由盛而衰的人,又是同齡人,對於小肆本身就有認同感。年輕人向來是有自己的想法,無論想法是對是錯,都是好的。
緊接著將自己亡故父親所留下的人脈梳理了一遍,將皇帝與考工令的想法相結合,腳踏實地的做出了最初的銅幣,在添加少許其餘礦物之後,銅幣的成本會稍微下降一點,同樣也可以讓銅幣在正常情況下,不會產生銅綠。
銀幣跟金幣複雜的多,先是銀幣跟金幣都是他們從未鍛造過的來,尤其是銀幣。金子的冶煉一直都是有的,如何將今日融在一起,他們的技術儲備沒辦法,如何添加礦物,讓金幣的成本稍微降低,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唯獨銀幣,在漢朝並不能大規模產銀的當下,價值並不比金便宜多少。古代真正不缺少銀,還是從明朝開始。西班牙的征服印加帝國之後,大量的銀子流入大明。
考工令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更換,董卓之事,唯一的命令就是鑄造小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