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狂喜(1 / 2)

王允最近因為俘虜的事情忙得焦頭爛額。劉協是皇帝,隻需要下達命令,就會有人去照做。而王允是司徒,掌管民生。現在更是錄尚書事,每日需要處理的都是庶務。加之王允對身邊的人向來不太放心,想要事必親躬。這不是好事,時間久了,劉協會失去一個大臣,並且獲得一大群不合格的官員。

同樣的事情,交給王允去做,下麵的人不會有一丁點的長進。但交給下麵人去做,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隻要他們做得好,就會有所長進,長此以往,就會成為國家棟梁。所有不諳世事的太學生,都是從小吏開始了解這個世界,了解大漢是怎麼運行的,並且做好。

現在王允把什麼事情都做了,就像諸葛亮自己做好了一切,絲毫不給劉禪曆練的機會,讓劉禪深居宮中,最後不得不依靠黃皓之流,跟朝臣爭權。最後更是因為想要收回薑維的兵權,導致薑維去了遝中,鍾會拿下漢中,鄧艾行陰平,抵達綿竹關,最終抵達成都。

劉禪的投降無非是心灰意冷,不是他想投降,而是他當時未必能夠掌控朝堂了。他活的時間雖然長久,卻一直都沒有豎立自己威信的機會。任意一個所謂的明君,那個不是名滿天下?

劉協當然想要阻止王允,這不單單是為了他好,更是為了朝堂的健康。最重要的是,上一次被王允跟楊彪陰了之後,現在長安雖然掌控,洛陽卻無輸送更多物資的想法。他們根本不想現在就去爭奪涼州,而是攘外必先安內,先把中原大地拿下,才是他們現在所想做的。不得不說,他們這樣想是沒有問題的。但劉協是皇帝,他他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貫徹的能力,跟理由。

別以為皇帝做事就是隨性所為的,那樣的皇帝要麼做的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要麼是準備亡國。

即便是開國的太祖,都是被製約,無法做自己想做的全部事情。隻能兜兜轉轉,回到原地。要不然光武帝時候多殺一些權貴,也不至於會有現在這樣的大的土地兼並,大漢也不會到生死存亡之秋。

說起來,要是政令通順的話,劉協不介意現在就手書一封,去琅琊,找尋一個叫諸葛珪的家夥,順便打包他一族,一起來洛陽。

可現實之所以是現實,就是劉協現在所想的一切都是做不到的。

唯一觸手可及的就是蔡邕的狂喜,跟王允更切實際的問題:“微臣敢問陛下,此物價值幾何,是否可以便宜一些?如今朝廷虧空不小,想要繼續維持,委實不易。還請陛下從內庫當中,調集金銀,支援朝廷一番。”

劉協的回答是簡單幹脆的:“此物價值頗高,想要便宜,除非朝廷上上下下一起采用,取代竹簡,方才能夠便宜一些。”

倒是一旁的蔡邕不顧一切地稱讚:“此物曼妙,天下少有,便是千金,也難買其分毫。”

王允最近因為俘虜的事情忙得焦頭爛額。劉協是皇帝,隻需要下達命令,就會有人去照做。而王允是司徒,掌管民生。現在更是錄尚書事,每日需要處理的都是庶務。加之王允對身邊的人向來不太放心,想要事必親躬。這不是好事,時間久了,劉協會失去一個大臣,並且獲得一大群不合格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