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遊說(1 / 2)

但在現在,認養還是一件極其麻煩的事情。需要百姓主動地尋找地方官府,然後官府統計人數,從而從洛陽領取足夠數量的小雞,然後一一派送。百姓需要做的就是,在小雞長大之後,返還五枚雞蛋就可以。

任何好的政策,都需要貼合實際,現在王允所做的事情,就是將皇帝的幻想變成現實,在不影響民生的情況下推行下去。而不是像日後的王安石一樣,將好的變成不好的。

青苗法的好,世人皆知,可仍舊變成了小民的負擔。想要將一雙雙看不見的手斬斷,需要酷吏,需要貼近實際。

長安所傳遞來的消息大多都是壞消息。無論是官吏還是士卒,長安都差了洛陽不止一籌。而這當中的差別緣由,王允心知肚明,正是因為他這樣的大漢官員按照先帝時期的處置方式處置洛陽的一切,才會導致現在的問題不斷出現。

無論是流民問題還是土地兼並,洛陽所做的示範都是極佳的。但也正是因為洛陽完美,才會讓王允對三輔不滿,想要他們給自己交出新的答卷來。

但如何去做,誰都沒有章程。

無論是尚書台還是三公,都對三輔憂心忡忡,唯恐涼州叛亂繼續蔓延。

朝堂上的諸公,始終都做著一個美夢,希望三輔長治久安,韓遂馬騰忘卻了大漢才是這片土地的真正統治者。

如果能夠有一個壞消息傳來,相信三輔才能獲得更多的關注,從而一點點追趕上洛陽。

這是王允當下的想法。

他將手中的泥土捏碎,款款起身,望著田野當中的庶民說道:“我所說的事情,一定要時常督促。隻需要一年半載,百姓得了好處,就會習以為常,自己就會去做。”

左右的佐官,小吏盡皆稱是。他們並不知道司徒大人所想,卻想要在司徒大人麵前留下一個好印象,充作能吏。

“朕所來,是為朕的百姓與司徒談及一件事情。”劉協的心思並不在田地之上,他隻是匆匆將司徒所關心的東西關心了一遍之後,便將目光放在了王允身上。

王允年歲不小,卻無老態。反而因為主掌大權,在大漢的名望日益高漲,在三公當中位列第一,僅僅比少年天子的名望差上許多。

但他能夠收獲皇帝對他的無條件信任,無論是司徒府的事物,還是錄尚書事,他都是做的兢兢業業,不敢奢侈放鬆。甚至連荀攸的尚書仆射與賈詡的尚書令,他都不曾阻攔半分。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皇帝親政自然需要嫡係,荀攸賈詡這樣的文臣大漢並不缺乏,他們都需要一個機會。王允雖有不甘,卻也清楚自己無法在司徒一職長待。便在許多地方跟皇帝妥協,為的就是讓自己與家族能夠長久。

“臣見過陛下。”王允躬身之後,等待劉協的下文。

“稍等。”劉協突然回過神來,踱步道:“北地全無部羌人謀反,謀取弋居鐵礦,不知司徒如何應對?”

但在現在,認養還是一件極其麻煩的事情。需要百姓主動地尋找地方官府,然後官府統計人數,從而從洛陽領取足夠數量的小雞,然後一一派送。百姓需要做的就是,在小雞長大之後,返還五枚雞蛋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