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平定四州——十年辛苦不尋常(2 / 3)

殺人毀屍後,看著自己的“傑作”,劉氏這才感覺出了一口惡氣,被毀容的幾個狐狸精再也不能糾纏自己的丈夫了,即使在地下也不成。

袁紹死後,留在鄴城的袁尚近水樓台先得月,在眾人的擁立下做了冀州之主。袁紹活著時,劉氏不止一次在袁紹麵前誇讚袁尚,袁尚能留在鄴城子承父業,劉氏出力甚多。

袁尚也很會來事,即位後投桃報李,親自下令處死老爹五位小妾,並將其毀容的就是袁尚,但袁尚覺得做到這些似乎還不夠,壞事做到底,為取悅劉氏,袁尚竟派人將五位小妾的家人也全部誅殺。作孽,小妾爭寵本是閨閣常事,本人被殺已屬冤屈,連家人也不放過,這就過分了。

與識大體顧大局的卞氏相比,劉氏之見識作為不過一村野悍婦。

袁紹的兒子老婆胡鬧,他的謀士們也不是省油的燈。袁紹在時,他們就拉幫結派彼此明爭暗鬥。為了自己的前途,對接班人,謀士比袁紹本人還上心,早就暗中投效新主。辛評、郭圖依附長子袁譚,逢紀、審配向來與袁譚不對付,就投了袁譚的政敵袁尚。

袁紹歸西,手下文武大臣不少傾向於袁譚,畢竟袁譚是長子,繼承大位名正言順。但審配、逢紀害怕袁譚一旦上台自己被報複(這幾乎是肯定的),謊稱袁紹有遺詔令袁尚繼位,袁紹有沒有遺囑,這種內部機密,外人如何得知,他們想怎麼說都行,要“遺詔”,偽造一份也不是難事,因平時袁紹一向偏愛幼子,眾人也就沒有疑義,袁尚繼位之後對兩位佐命功臣十分欣賞,委以重任。

等袁譚風塵仆仆從青州趕回,袁尚早登大位,生米做成了熟飯,袁譚雖一肚子不滿,也隻能先把火憋在心裏。袁紹喪事一完,袁譚便離開鄴城,臨走時,袁譚對袁尚說自己願帶兵去守黎陽防備曹操,讓袁尚給他增兵,袁譚表現出一副很擔當為弟弟守江山的好哥哥形象。但袁尚也不傻,知道自己的這位哥哥“沒安好心”,勉強給了些兵,但派了一位監軍——心腹謀士逢紀到袁譚軍中監視哥哥的一舉一動,袁譚自然也明白袁尚的用意。

到黎陽後,袁譚自稱車騎將軍,跟弟弟翻臉前,袁譚還想多要些兵,擴充自己的實力,但身邊的這位監軍逢紀卻死活不答應,還給袁尚寫信密報袁譚居心不良,袁譚本就對安插到身邊的監軍不順眼,兩人最後鬧翻,袁譚一怒之下把逢紀砍了,與弟弟袁尚決裂。

就在兄弟兩人各點兵馬要刀兵相見時,消息傳來,曹操打來了。

(二)黎陽之戰

建安七年(202)九月,曹操在經過充分準備後,吹響進軍號角,正式拉開討袁戰爭的序幕。

曹操的第一輪打擊目標首當其衝的就是袁譚據守的軍事重鎮黎陽。在官渡之戰中,曾多次提到這個地方,黎陽之所以被反複提及,是因為它很重要。

劉秀定都洛陽後,為減輕民眾兵役負擔,防止地方割據,大刀闊斧進行兵製改革,廢除郡兵,在邊郡和內郡設屯駐營兵。“黎陽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設置。“建武元年(25),於黎陽縣設黎陽營,以謁者兼管。”黎陽營不歸地方管轄,直屬朝廷。

黎陽位於黃河北岸,扼守黃河渡口,築有軍事要塞黎陽津,是防衛京師洛陽的北方屏障,也是北方邊郡的戰略後方,乃天下重地。有漢一代,作為朝廷直屬戰略機動部隊的黎陽營兵更是被頻繁征調,內平寇亂,外禦胡虜。

官渡戰前,袁紹便在黎陽設倉城,屯聚糧秣。此後曹氏父子與袁氏兄弟,率領各自的勁旅銳卒,在黎陽境內黃河兩岸,圍繞黎陽、黎陽倉展開了曠日持久異常激烈的攻防拉鋸戰。

袁譚選擇屯兵黎陽與曹操首攻黎陽,目的就在於雙方都想控製此兵家必爭之地。

曹操率軍猛攻黎陽,袁譚抵擋不住,連連派人突圍向鄴城的袁尚求救,本來袁尚是樂得看袁譚笑話的,但若讓曹操占領黎陽,就等於打開了冀州的大門,冀州就危險了。思來想去,袁尚還是不得不去救那個倒黴哥哥,但派援兵給袁譚,那就等於給袁譚增兵,曹操是敵人,袁譚也是,在袁尚看來後者其實更危險,一旦袁譚實力增強,等曹操退走,袁譚必然會用這些兵對付自己,這種蠢事不能幹,但黎陽不得不救。最後,袁尚決定親自出馬,自己帶兵援救黎陽,讓審配留守鄴城。

袁尚到黎陽後與袁譚合兵一處,與曹操在黎陽城下大戰,連戰數月,從建安七年九月直打到建安八年二月,方才分出勝負。袁紹雖死,但袁軍實力仍不可小覷,曹操在官渡打敗袁紹耗時半年之久,此次圍攻黎陽,與袁尚、袁譚激戰半載有餘,袁氏兄弟到底不是曹操的對手,退入城中,閉門固守。

曹軍尾隨敗退的袁軍,一路追至城下,見袁氏兄弟堅守不出,曹操指揮大軍圍城。

城中的袁尚、袁譚見曹軍要圍城,害怕了,趁曹軍營壘未固,突圍北走,逃往鄴城。

四月,曹操大軍追到鄴城,收割了城外的麥子。曹軍眾將紛紛提議乘勝攻取鄴城,郭嘉說:“袁氏兄弟為爭位矛盾重重,他二人各有黨羽,勢如水火,如今之所以合兵一處,乃因大軍壓境,情況危急,不得不如此。若局勢緩和,勢必彼此爭利、相互殘殺,大軍不如暫退,做出南下攻荊州的姿態,讓他們兄弟認為,危機已解。外部威脅一旦消失,袁氏必然內訌,待其舉兵相攻,自相殘殺,我軍坐收漁翁之利,到時再擇機進兵,河北一舉可定。”曹操欣然采納郭嘉之計,宣布撤軍。

袁譚提議趁曹軍渡河從後掩殺,半渡而擊,請袁尚為其增兵並更換精良鎧甲器仗。袁尚懷疑袁譚追曹操是假,以此為借口,趁機向自己要兵是真,拒絕了袁譚的要求。

五月,曹操率大軍回到許縣,留部將賈信駐守黎陽。曹操與袁譚黎陽之戰,以曹操奪取黎陽,控製黃河渡口黎陽津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