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不能解決所有問題(1 / 2)

因為促成合作的時候,對方與小吳有所接觸。小吳的忠厚、善良被對方看在眼裏,所以對方對小吳的催促沒有在意。

幾次溝通沒有效果,小吳被逼急了,來了一句負氣的話:“這批貨如果本周發不到,我們就沒有庫房存放了。我辦事不力,接受公司調崗。至於你們,違約了,按合同處理的事情將由其他人接洽。”

沒想到,一個星期之內,貨物準時送到。

有的事情就是這麼奇怪,不是對方不公正,而是你不該給對方不公正的借口。

在這個案例中,可能會有人覺得小吳這一招的成功是個偶然,小吳的做法不夠冷靜、理性、職業化。

不可否認有以上原因,然而事情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小吳歪打正著,切中了對方的要害。

之前的小吳好言好語、真心誠意地請求對方履行合同,但是在對方看來,小吳的好態度是因為小吳有求於自己。而後期小吳成功的原因在於,小吳看到了對方的壓力。畢竟在一個合作的關係中,雙方都有壓力,隻是我們總是惦記著自己的壓力,忽視了對方的弱點。

當你把自己“安置”好時,對方的壓力就隨之而來,反而容易協助你把事情做成功。

我們在尋求他人幫助的時候,也不是隻靠真誠就能感動對方,要有一定的策略。

我們知道,在一件事情中,關鍵人物是非常重要的,他能左右事情的動向。我們如何來引導這個人為自己所用呢?

例如,你與老王有一麵之緣,你想通過他認識老李。

此時,老王就是一個關鍵人物。他是否願意做你的橋梁,是否願意替你鋪路呢?

聰明的人都會投其所好,例如,請老王吃飯,給老王送禮,來謀求老王的幫助。

這樣的行為未必有錯,設計這條渠道也不可以說不用心。隻是,在我看來,你最需要關注的問題是:你是否了解老王的心理?你是否了解他的壓力在哪裏?

你重視人脈,老王也重視人脈;你不吝惜一頓飯的錢,老王也未必把一次請客吃飯放在心上。

有的事情就是這樣——“錢好花,事難辦。”通俗來說就是:大部分人都會賺錢,但他們未必都有能力“辦成一件棘手的事”;有的錢,你舍得花,對方卻未必在乎。

人們不願輕易做他人的橋梁,除非你能給他們一個強有力的理由!

這裏就有一個技巧。你打算如何與老王溝通這件事呢?如果你說:“老王,請你幫忙,讓我認識一下老李,他所在的軟件公司很不錯。”那麼,老王和你被捆綁在一起了,他的位置變低了,他和你一起變成了去求老李幫忙的人。

如果你說:“老王,我想和老李認識一下。我的公司正需要他的軟件公司那樣的合作者,我公司在這方麵有強大的優勢,我本人也很重視……”

這麼說,老王就成了一個能人,一個能夠“促成好事”的人,也有可能讓雙方都感謝的人。

這個案例很簡單,隻是在一些關鍵點上,幫助你把握一些和真誠一樣重要的樸素的道理。

因為促成合作的時候,對方與小吳有所接觸。小吳的忠厚、善良被對方看在眼裏,所以對方對小吳的催促沒有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