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會

但《白頭吟》究竟是否卓文君所作,後人多疑出於附會。據《西京雜記》卷三記載卓文君作《白頭吟》,此說似不足信。《白頭吟》最早見於《玉台新詠》,另據《宋書·樂誌》看來,它與《江南可采蓮》一類樂府古辭,都同屬漢代的“街陌謠謳”,帶有濃厚的民歌色彩。《樂府詩集》和《太平禦覽》也都把它作為“古辭”。《玉台新詠》題作《皚如山上雪》,非但不作為卓文君的詩篇,就連題目也不叫《白頭吟》。惟有《西京雜記》有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之說,然而卻不著錄歌辭。清人馮舒在《詩紀匡謬》中也力辯其偽。因而這或許是一首來自民間的作品,或許卓文君自有別篇也未可知。

習慣了冰冷嚴肅的曆史的人們,仿佛更願意相信這些若有若無的傳說,但其實《白頭吟》是否為卓文君所作,這全然不重要。隻是這女子有一種超凡脫俗的心境,一種敢於抗爭的精神,這是中國女性的靈魂,是華夏女兒之大才!詩的語氣決絕而又不舍,怨恨而又抱有期望,思想感情複雜而深沉,尤其是“淒淒複淒淒”四句,藝術手法很是巧妙。正如張玉穀《古詩賞析》所說:“妙在從人家嫁娶時淒淒啼哭,憑空指點一婦人同有之願,不著己身說,而己身已在裏許。”《白頭吟》的思想藝術價值是不可忽視的。